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拒绝脱贫”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19年11月23日
版次:
02
| 网议 |
新闻背景:近日,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茶蔚村一村民,因拒绝签字脱贫被村委会通报。据通报内容显示,该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为5811.76元,经村委会会议研判,该村民达到脱贫标准。但当干部通知其前往村委会签字认可时,该村民却自称“什么都没有得到”,并拒绝脱贫。(11月20日新京报网)
@史奉楚:大包大揽的帮扶,不尽合理的考核,帮扶干部的摘帽压力,自然会让个别贫困户“挟贫自重”,提出过分要求,守住贫困户的帽子不丢,让人无奈又可气。当然,此事件中,当地在脱贫攻坚中是否有造假现象,以致贫困户不愿“配合”脱贫,也是应予调查的问题。值得欣慰的是,前一段时间,云南一扶贫干部“大骂”贫困户“不能等靠要”的视频,引来一片点赞,这说明公众已经认识到了深层次问题的所在以及扶志、扶智的重要意义。
必须认识到,扶贫不能仅是物质帮扶,更不是养懒汉,而是授人以渔的扶志与扶智。有效的脱贫攻坚,就得从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方面下功夫,纠偏将帮扶当慈善的不当认识。在做好医疗、教育等基本保障的前提下,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和能力,而非任由一些人抱着贫困户的“金帽子”不丢。
@段钢:2020年实现所有的脱贫攻坚目标后,将进入“后脱贫攻坚”时代。在“后脱贫攻坚”时代,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看待这场“战役”——扶物、扶志、扶智。物质贫困是表现,志气却是根本,智即教育水平和层次。
在接下来的脱贫攻坚战中,应该把扶“志”和扶“智”结合来,树立脱贫标杆,从“要我脱贫”真正变为“我要脱贫”,与此同时,还要补齐教育不足的短板,并建立健全一整套的脱贫攻坚激励机制,“通过树典范、补教育、强激励等系列组合战术,待2020年实现所有既定目标,‘后脱贫攻坚’时代才能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张博:对“拒绝签字脱贫”不能止于通报。解决脱贫户当退不退的问题,一方面要从加强政策宣传入手,深入广泛宣传“脱贫不脱钩、摘帽不摘政策”,让贫困群众坚信“扶上马再送一程”,真正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还应当继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提升贫困地区造血功能,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致富途径和渠道。
而对于像新闻报道中姜同勋这种脱贫5条标准完全达标却不愿出列的“钉子户”,除了通过通报、教育等方式督促他们在思想上、精神上“脱贫”,还应当适时采取“歇帮”等手段,对其按下扶贫优惠政策的暂停键、停止键,倒逼他们产生内生动力。
上一篇:
农民导师托起农业农村新希望
下一篇:
网络募捐平台何去何从?
上一篇:
农民导师托起农业农村新希望
下一篇:
网络募捐平台何去何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