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网络募捐平台何去何从?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19年11月23日
版次:
02
| 推荐 |
不久前,全国首例因网络个人大病求助引发的纠纷在北京朝阳法院一审宣判。法院认定筹款发起人莫先生隐瞒名下财产和其他社会救助,违反约定用途将筹集款项挪作他用,构成违约,一审判令莫先生全额返还筹款15.3万余元并支付相应利息。同时,法院向民政部、北京水滴互保科技有限公司发出司法建议,督促其切实加强对爱心筹款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
本来,借助熟人传播的社交属性实现民间的互助帮扶是一件好事,但屡屡有人钻空子,隐瞒财产甚至虚构证明,极大伤害了公众信任。在这样的情况下,北京朝阳法院的这则判定很有借鉴意义——虽然只是“构成违约”,但对那些隐瞒相关信息、暗打小算盘的人来说,无疑是一记警钟。同时要提醒的是,如果求助者有非法占有目的,还有可能被追究诈骗罪。
虽然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为公众提供了更高效的慈善方式,但必须说明的是,当个人向公众求助时,不仅要证明病情真实、诊疗支出庞大,还要证明求助人经济窘迫,无力支付,这些对于捐赠者的判断至关重要。
长远来看,网络募捐平台不仅面临道德风险,还有盈利模式的质疑。现在,许多平台打出了“0元募捐”的口号,声称自己不收一分钱手续费,但是对于平台的运营者来说,人力和技术等都是实实在在的资金投入,这方面应该怎么解决呢?如果平台需要在信息证实环节上更加负责,这部分投入又该怎么解决呢?这是网络募捐平台面临的真实困境。而公开、透明、诚信是公益事业的基本底线,对待这些问题,平台必须回答。
(摘选自11月22日《南方日报》,作者扶青)
上一篇:
“拒绝脱贫”
下一篇:
为促进员工尽孝公司设孝心基金
上一篇:
“拒绝脱贫”
下一篇:
为促进员工尽孝公司设孝心基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