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流行语”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9年12月07日版次:02
| 网议 |
  新闻背景:日前,《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2019年十大流行语:“文明互鉴”“区块链”“硬核”“融梗”“××千万条,××第一条”“柠檬精”“996”“我太难/南了”“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霸凌主义”这十条入选——网友纷纷欢乐刷屏,“我太难(南)了”之类二度传播,流行范围更广。(12月5日上海热线)
  @李泓冰:流行语反映的往往是年轻人的社会心态。流行语的被关注,是一种良性的代际沟通渠道,甚至可以看作成年人向小孩子的俯首倾听。相隔五六年,入选的流行语越来越草根,越来越让中老年人“听不懂”,也折射出主流话语的宽容与谦和。如果用当年的眼光,以“语言护堤坝”自居的《咬文嚼字》,怕是不会容忍全然不符语法的“融梗”“我太南了”一类词语入选。而再早若干年,在本世纪初,还有一些地方反感网络语言的“泛滥”去立法禁止呢!
  官民语系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倾听民瘼,凝聚共识,实现最大公约数,激发改革动能,值得“点赞”。
  话语千万条,相互倾听、互相尊重是第一条……
  @王石川:流行语既能勾勒出时代的表情,也足以描绘我们的心情。它们属于语言学范畴,更属于心理学范畴,它们概论着我们的心境,也还原着时代的语境。有专家认为,那些流行语条目,具有一定的语文智慧,包含一定的辞趣。除了概念意义,往往还有一定的附着色彩,携带着一定的情感、情绪。这样的判断不无道理,这也正是流行语流行的重要原因。
  不知道如今风光的流行语,还能风行多久?有的会长久被人青睐,有的则会蒙尘,无论它们有没有生命力,只要参与了这个时代的变化,植入了我们的心灵,它们就有存在的意义。若干年后,当我们不经意被某个流行语“叨扰”而怦然心动,往事顿时浮上心头,恐怕会感慨良多。有人说,流行语是时代的“脚印”,是时代在语言中留下的“痕迹”。那么,就让我们与时代同行,继续找寻岁月的痕迹,体验人生的丰富吧。
  @周理平:不要因为“我太柠檬精了”,而动摇“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自我坚持。看见优秀的人或优秀的事,我们不觉心生羡慕之情,此乃人之常情,但这不等于我们也能成为那样优秀的人或做成那样优秀的事。关键是,我们要学会深刻认识自我,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接受自己的花期,选准最适合自己的路,久久为功、坚持到底。切不可因“临渊羡鱼”而乱了自己的脚步、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人生路上,坚持自我也很重要,需坚信“我就是不一样的烟火”。
  流行语是一面镜子,细细照之、虑之,便能看出啥才是我们人生该有模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