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将农村疫情损失降至最低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03月05日版次:02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经过全国人民的众志成城、协力抗疫,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当前,虽然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部分农村地区来说,受各种抗疫举措限制,传统的农事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大量农民工滞留农村,对粮食稳产和农民增收造成重大影响。
  就农业生产而言,当前,不少地区农资企业开工需要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批准,加上工人、技术人员不能及时到位,企业正常的复工复产率比较低。加上各种封路举措,造成农资进村困难。虽然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总量可以满足,但农资运销最后一公里受阻。加上一些地方农村防疫搞一刀切,甚至封村堵路,禁止农民下田,严重影响到一些农民的农事活动。
  与传统意义上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民不同,如今我国农村存在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他们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既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每年春节前,大量农民工回乡过年,年后再返回工地或城市服务业岗位。然而受疫情影响,我国仍有许多农民工被“困”在农村,这些以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的农民,在此期间可能失去大半甚至全部收入来源。
  更关键的是,疫情对农村的影响也会波及城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尽管党中央、国务院和农业农村部等部委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力求最大程度上减轻疫情造成的损失,为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和企业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农村疫情对国家经济带来的严峻挑战,必须得到各方重视。毕竟,农村对经济危机具有巨大的缓冲作用,农民收入降低后还可以通过降低额外消费来度过难关,而粮食、生猪、蔬菜等“菜篮子”产品一旦出现问题,对城市经济也是巨大冲击。
  本次疫情对农村基层治理同样提出更高要求。有关部门和干部不能以疫情为借口、以“封村管人”为手段来逃避发展和扶贫的责任。在工作中,既要做好检查防控工作,也要多一些柔性关怀,帮助群众解决购物难、没口罩等民生难题;一方面要对感染患者的排查和治疗“不漏一人”,另一方面也要对困难群体的帮扶“不漏一户”,把疫情防控、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等工作通盘考量。最终,通过多途径改革释放政策红利,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抗疫,形成乡村振兴的澎湃动力。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只有最大限度服务好群众,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只有广泛动员群众、凝聚群众,才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确保今年农民持续增收势头不减弱,对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本次疫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但绝不会削弱我们脱贫攻坚的决心,更阻止不了大家追求美好生活的步伐。

下一篇:“拒绝野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