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罗定再现“农资行销团”

团伙作案、低价销售、误导农户,涉事化肥去年曾被查处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03月31日版次:09

  标注17N.17 17的“智能控释通用肥”现有国家标准并无此叫法。

  “聚合功能肥”,业内也并无此叫法。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杨吉龙

  3月20日以来,在广东省云浮罗定市经营农资门市多年的张涛(化名)这几天情绪特别激动,疑似销售假冒伪劣化肥的“农资行销团”又开始在各乡镇活动了,这样的乱象差不多持续了三年。
  “开着面包车、小货车,全部用蓬布盖着化肥,年年都是这伙流动商贩,不过今年改头换面了,肥料包装有了新花样。”张涛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罗定有很多农资同行发现,近期有一伙人开车下乡兜售疑似假冒伪劣化肥,车牌来自广西的桂K牌照。
  罗定多位农资店老板拍摄的现场图片和视频显示,上述“农资行销团”销售的肥料有两种,一个是标注“玉林市娜威复合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智能控释通用肥”,一个是来自广西中园肥业有限公司的“聚合功能肥(聚合型)”。在这两种肥料外包装上,虽然显示执行的是企业标准,但均没有生产许可证以及肥料登记证号。
每袋只卖100块
  南方农村报记者查询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发现,玉林市娜威复合肥有限责任公司登记机关为广西玉林市陆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位于玉林市陆川珠砂工业区,与包装标识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其经营范围一栏仅是:生产销售复混肥料。而此次出现的“智能控释通用肥”,显然不属于“复混肥”范围。
  罗定一位农资经销商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这些流动商贩把标注17N.17 17的“智能控释通用肥”当做“3个17”复合肥料叫卖,且每袋价格只有100元-120元,吸引大批农户前来购买,严重偏离了“3个17”复合肥零售价超过170元的正常行情。
  “去年我就把他们销售的样品拿去检测机构检测,结果发现标称17-17-17的复合肥,只有17%的氮,磷、钾养分含量都是零。”上述农资店店主表示,这严重误导农户认为是17-17-17复合肥。
  另一位农资店店主透露,当地购买上述肥料的农户反映,价格可以从130元“砍价”到100元。此外,这些流动商贩虽然来自广西,但在进村销售被拦下后,又拿出携带的农资门店营业执照解围。
  记者在获取的营业执照图片上发现,所列门店于2020年3月17日注册成立,位于罗定市,经营范围为批发、零售化肥。“3月17日注册成立,3月20日就开始进村推销,速度很快。”上述农资店店主认为。
涉事化肥去年曾被查处
  南方农村报调查发现,此次在罗定市“大摇大摆”售卖的违规农资并非第一次出现。涉事的生产厂家早在去年3月份就被本报曝光存在销售假冒伪劣化肥的行为,且是团伙作案。
  只不过,与去年相比,这次的“农资行销团”变了花招:“复合肥”换成了“智能控释通用肥”。
  2019年3月份,一伙来自广西玉林市的流动商贩开着满载肥料卡车在罗定推销,当时市面上售价超过160元的“3个17”复合肥在这里只需要90元,吸引大批农户购买。
  当时,涉事团伙销售的肥料标称的生产厂家同样为“玉林市娜威复合肥有限责任公司”,司机拿着扩声器向附近的村民推销化肥:挪威、史丹利厂家直销,3个17的90块一包,3个18的100元/包……
  随即,当地有村民赶到现场后发现,行销人员口中的“挪威”“史丹利”等大品牌化肥全是假冒伪劣产品。产品中出现的品牌名实则为“娜威”“丹利”等,同时,行销人员口中的“3个18”含量在包装上只有3个数字,不符合《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随后,违规农资被罗定市泗纶镇工商所查处,涉事人员被带走调查。
  “聚合功能肥”,业内也并无此叫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