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劳动教育”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0年05月05日
版次:
02
| 网议 |
新闻背景:“驴马不分、韭菜麦苗不分、把小马叫大狗”,这种“不识稼穑”的现象,在孩子们中并不少见。过去,劳动的育人功能某种程度上被忽视;如今,劳动教育不再“走过场”“成摆设”,而是贯穿在学校教学和家庭教育的日常,成为培养学生生活习惯,开展思政教育的有力抓手。(5月3日《河南日报》)
@李祥: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教育最肥沃的土壤。在合作劳动中,人们学会诚实、信用、互相帮助等品德;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中,人类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劳作辛苦,却锻炼了人类的体魄,丰收喜悦,更给予人们载歌载舞的审美。著名作家王蒙曾说,没有亲近过泥土的童年,不是完整的人生。
离开了劳动,德智体美的教育都是无根之花。纵然一时绽放,也不会扮靓一个春天。往大处说,古往今来,无论中外,克勤克俭、克己奉公、慷慨好义、乐于助人者屡屡有之,史不绝书。劳动教育,长远的影响必然会引导学生崇尚劳动价值,弘扬奉献精神,培育高尚情操,完善自我追求,从而影响和改造社会的主流风气。
@张立美:劳动教育的淡化、弱化、缺失,产生的负面效应已经越发明显。青少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缺少劳动意识,不珍惜劳动成果、轻视劳动、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等现象相当普遍、严重。近年来,高年级小学生和初中生不会剥鸡蛋、系鞋带、洗衣服之类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主要原因是教育功利化。众所周知,在中高考指挥棒下,为了顺利升学,考入重点中学和“双一流”大学,学校和家长基本上只在乎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一味追求孩子的考试分数,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很不重视。很多家长宁可让孩子多做几道试题,也不愿意让孩子动手洗碗扫地。
@童其君:东汉时有个名叫陈蕃的少年,独居一室而庭院一片狼藉,室内纸屑满地。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他:客人来了也不打扫庭院,像话吗。没想到陈蕃振振有词地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薛勤反驳他:“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想不到历史越千年,令薛勤困惑的是,如今的陈蕃们怎么竟然进化到了只扫一屋而不管天下脏的境地了。一名六年级学生表示,他基本是“扫一次吐一次”。有家长表示,平时的班级值日就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其他的劳动都是多此一举。都说要让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素质教育,这可不仅仅是指学科上的均衡发展啊。劳动是生活幸福的源泉。劳动有利于调节我们的大脑,让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劳动有利于我们心灵手巧,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
农村天地广阔,青年仍可大有作为
下一篇:
从大衣哥被踹门说起
上一篇:
农村天地广阔,青年仍可大有作为
下一篇:
从大衣哥被踹门说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