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从大衣哥被踹门说起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05月05日版次:02
| 来论 |
  近日,曾获得星光大道冠军,参加春晚而被全国观众熟知的民间歌手大衣哥朱之文,因为家门被踹事件成为社会热点。事发时,目睹的村民纷纷拿出手机拍下这一幕,但却无人阻拦。事后,警方透露两男子涉寻衅滋事已被行拘10日。对此,大衣哥反而称粉丝只是喝多了,希望警方高抬贵手。
  以踹门事件切入,山东一媒体以“朱楼村起朱楼”为题,对成名后大衣哥及朱楼村的前后变化进行了勾勒。“朱楼村已今非昔比,一人‘带活’整个村庄”。从标题来看,大衣哥及朱楼村最大的变化,显然是手里阔气了不少:朱之文前后借出去一百多万,一些村民以专拍大衣哥为生,一个账号就卖了60万。至于村里,则斥资500多万建设朱之文乡村大舞台……种种迹象表明,大衣哥和朱楼村正在变得“豪横”起来。
  如果说成名让大衣哥和朱楼村的口袋鼓胀起来了的话,那二者在精神层面的表现就让人不敢恭维了。有人说大衣哥很善良,不计较钱财,牺牲自己的正常生活,滋养了众多村民,此情可嘉。但反过来一想,他的不计较、宽恕,实则是一种放纵与姑息,或许谈不上养奸,但确实助长了不良风气。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到了大衣哥这里,为何就成了废话一句?“升米恩斗米仇”,一年不懂可以理解,九年了大衣哥还不懂?
  有人评论,大衣哥其实挺聪明,他知道自己值钱的不是歌手身份,而是草根属性。换言之,他知道自己与朱楼村是一种共生关系,因此即便烦恼常在,他也不愿意搬离。抛开这一点不谈,朱楼村正在过度消费大衣哥,同时也被其负面影响反噬。比如说,不少人公域与私域不分,为了蹭流量赚现金,侵犯大衣哥的隐私。即便做出这些举动的不全是朱楼村村民,但时时围观的常态,很难说村民不会被潜移默化。
  诚如有文章指出的那样,“敢在大庭广众之中破门而入,充分说明此前围绕大衣哥已经发生了太多处于‘违法’与‘不违法’之间的灰色行为”。这种无序的根源在哪里?恐怕源于多数人脑袋的干瘪。当村民要求大衣哥给每家发一辆轿车、每人发一万块钱,当“他的钱都花不了,谁会想着还给他”成了一种普遍意识,当门口聚集的人太多,大衣哥毫无怨言从后院爬墙回家的时候,这就意味着劳动、尊严等的价值早已被淡忘。
  据朱楼村村支书介绍,该村接下来的方向是依托大衣哥,建设美丽乡村,全面发展旅游。这样的构想,大众无疑乐见其成。不过,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在乡村振兴的20字要求中,“生活富裕”排名最末,“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等都在它的前面——在有司眼中,脑袋富裕的价值显然更胜一筹。
  怎样才能在富口袋之余做到富脑袋?这里不妨提供两个选择方向。其一,救急不救难。比如,大衣哥改“送钱”为捐钱设立公益基金,并建立执行、监督等机构,确保资金用于敬老爱老奖学助学等公益用途。其二,文明可换真金白眼。比如,村里设立家庭文明奖,制定评比细则,每年按一定比例从集体经济收益中拨付资金,对年度文明家庭进行奖励。总之,光有口袋富裕不是乡村振兴,唯有口袋、脑袋一个不落,乡村振兴才能算得上实至名归。
(胡一刀,时评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