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女子股骨头坏死痛了二十年

3D打印辅助人工髋关节置换获治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06月20日版次:06

  根据CT数据打印出的3D模型,实现了髋关节精准置换。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通讯员 彭逢美 周靖婷

  日前,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应用3D打印技术,为一名左侧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成功实施了“左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轻松走起,摆脱了长达二十余年的疼痛。
车祸创伤引发股骨头坏死
  26年前的一场车祸,让邹阿姨(化名)身体经历了多处创伤:骨盆髋臼粉碎性骨折、膀胱破裂、小肠破裂……手术留下了多处伤疤,以及继发了严重的股骨头坏死。
  二十多年来,邹阿姨一直忍受着股骨头坏死带来的疼痛,辗转多地医院求医无果。“疼得受不了的时候就自己打消炎针,缓解一点疼痛。”近两年,她因疼痛加重无法行走,甚至无法安睡。直到近日,邹阿姨经人介绍找到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黄刚主任。
  邹阿姨入院后经X线片及CT检查,发现左侧股骨头坏死、形态失常,已经脱离正常的位置,髋臼形态失常,部分骨质缺失。想要彻底解决问题,需要进行左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然而,因有过失败的手术史,手术难度系数较大,稍有偏差,很可能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3D打印“病骨”预演手术
  黄刚主任组织科室多次讨论,并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决定采用先进的3D打印技术,为患者进行术前规划,精准定位髋关节真臼,量身定制手术方案。
  医生们首先为邹阿姨进行了CT扫描,将双髋关节CT扫描数据传输到3D打印机,按照1:1的比例“打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髋关节模型。该模型将邹阿姨的坏死关节及脱位程度和其他细节完美呈现。
  借助该模型,黄刚主任能“直观”看到骨骼病变的三维立体结构,有助于制定详细的手术预案,还能利用模型进行术前模拟截骨、固定,预演整个手术过程,对术中可能出现的难题一一进行预案。
  术中,黄刚主任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术前预演,顺利地为邹阿姨进行了左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将人工髋关节准确地安装在邹阿姨的真臼内并做了牢固的固定。手术历时2个多小时,出血200ML。术后第4天,邹阿姨就能下地行走了。
  黄刚主任介绍,3D打印辅助手术“个性化”治疗方案是利用CT图像、计算机三维重建、快速成型构建骨骼解剖模型和三维手术设计模拟技术,在术前多视角观察,使骨骼解剖结构更完整、直观、立体地展现出来,从而准确评估骨折、缺损等情况。
  该技术能为疾病的诊断、分类、手术入路、固定方法的选择提供充分、直观的依据,帮助临床医生提升处理疑难复杂手术的能力。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更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为复杂关节畸形患者提供了更精准的手术治疗。
  根据CT数据打印出的3D模型,实现了髋关节精准置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