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广东省农信扶贫小贷户数稳居全省首位

信贷“活水”助力脱贫攻坚收官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06月20日版次:12

  广东农信旗下广宁农商行,走访贫困户,为其提供定制信贷服务。

  南方农村报记者 郑展能
通讯员 杨志鸿 陈珊珊

  “截至今年5月末,全省农商行(农信社)精准扶贫贷款余额31.73亿元,比年初增加2.07亿元;扶贫小额信贷余额7.08亿元,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户数28571户,余额和户数继续稳居全省银行业首位。”据悉,广东农信充分发挥全省农商行(农信社)支农支小服务优势,以支持产业扶贫为重点精准施策,进一步增加扶贫小额信贷发放额度,持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投入力度,以扶贫小额信贷支持。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一地一策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全省农商行(农信社)鼓励当地支柱产业、涉农企业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形成了金融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带动扶贫攻坚的格局。
  在肇庆四会,四会农商行与四会市绿樱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同带动贫困户创业就业。四会农商行在原有精准扶贫贴息贷款基础上,联合当地经营农业产业优质企业共同推出“政银企”合作“精准扶贫”贴息贷款业务,通过“银行+合作社+农户”模式,四会市扶贫办向四会市财政局申请出资成立“精准扶贫”风险补偿基金,并筹措贴息资金,由当地农业产业优质企业承包种养植基地,再以分包形式租给贫困户经营,辐射带动贫困户创业就业。
  截至今年5月末,四会农商行共投放贷款资金80万元,帮助16户贫困户承包土地28亩用于种植三角梅,解决周边50名贫困人员就业。
  在清远佛冈,佛冈农商行打造“金融+奶牛养殖”产业扶贫模式。佛冈农商行组织协调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扶贫担保基金作为担保,对贫困户进行批量准入、授信,将精准扶贫信贷资金注入贫困户中,让贫困户参与到奶牛养殖项目中,引导、支持贫困群众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截至目前,佛冈农商行共发放奶牛产业扶贫贷款168笔,贷款金额共588万元,预计贫困户户均获得收益3150元至4500元。
  针对清远当地农户缺乏养殖技术和资金的问题,清远农商行联合养殖公司搭建专业养殖平台,创新研发担保方式优化、利率优惠的专属惠农产品,采取“公司+银行+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由专业养殖公司提供幼苗、饲料和养殖技术并负责回收销售,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负责提供场地和养殖,农商行协助解决场地建设和养殖过程资金需求,实现从项目建设、到入场养殖、到产品销售的全流程产业扶贫服务。经协调,村委会、养殖公司与清远农商行对项目的开展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加强扶贫信贷支持
因户施策开发助农融资产品

  通过结合政府帮扶政策,全省农商行(农信社)针对不同扶贫对象和特点,创新推出不同扶贫信贷品种,加大金融扶贫信贷资金投入。
  四会农商行推出“兰花贷”浇灌脱贫“致富花”。据广东农信介绍,“兰花扶贫项目”是四会市政府和社会群众大力支持的主要扶贫项目。在“百行服万企”小微融资专项行动中,四会农商行了解到雅兰芳公司的融资需求,优先为该公司授信200万元,并按规定申请财政贴息70%。
  受兰花扶贫模式启发,四会农商行开发出“兰花贷”信贷产品,为客户提供无抵押贷款高达30万元。这种小额信用贷款受到兰花种植户普遍欢迎。截至目前,四会农商行累计发放兰花贷款280万元,支持兰花种植户5户、兰花产业企业1家,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15个。
  同样在肇庆,广宁农商行则以信用方式为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广宁县宾亨镇贫困户谢某是该镇较具代表性的贫困户。广宁农商行了解到该户有一定的草鱼养殖技术和经验,可此为脱贫突破口。
  为支持其发展草鱼养殖,广宁行通过信用方式,向谢某发放总额3万元的扶贫专项小额贷款,帮其用于草鱼养殖。在帮扶下,其养殖规模已扩大到目前的5口鱼塘、面积6亩多,年上市草鱼约1.3万斤,销售额达8万元以上,家庭经济收入大幅提高,成功实现脱贫致富。
  数据显示,2017年推出扶贫专项小额贷款以来,广宁农商行共发放该贷款406笔,投放金额达565.6万元,已帮406个贫困家庭脱贫。
  广东农信旗下广宁农商行,走访贫困户,为其提供定制信贷服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