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放疗“远隔效应”消灭多发转移癌灶

第二届粤港澳肿瘤放疗进展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08月11日版次:12
  南方农村报记者 方壮玮
通讯员 阚文婧 魏彤

  8月7日至9日,由广州市医师协会主办,广州市医师协会放疗分会、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承办的“第二届粤港澳肿瘤放疗进展高峰论坛暨广州市医师协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年会暨广州医科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第四届放疗峰会”在广州隆重举行。来自香港、澳门、华南、华东等地专家齐聚一堂,聚焦肿瘤放疗前沿,探索临床放疗专科发展之路。
  “放射治疗是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多项新技术的应用更是为病人带来新希望。”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袁亚维表示,特别是放射治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是目前学界的研究热点。
  袁亚维教授介绍了一个真实的案例。2016年2月,54岁的李先生(化姓)因左侧腹部和腰部疼痛到医院检查,发现左侧肾脏竟藏着一个最大直径为10.1厘米的肿瘤,后确认为“透明细胞肾癌”。医生为李先生行切除术并予化疗6周。然而,3个月后,李先生出现吞咽困难和双侧颈淋巴结肿等症状,复查显示癌症复发,纵隔、腹膜后和骨盆结节等多处转移,传统的治疗方法面对这种情况已束手无策。
  袁亚维团队严密分析后决定,采用免疫药物治疗的同时,选取主动脉旁的肿块为李先生进行立体定向体部放疗(SBRT)。一个月,后李先生吞咽困难症状减轻,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明显减小。同年7月,CT检查结果带来意想不到的喜讯,不仅接受放疗区域的肿块消失不见,李先生体内其它癌灶也都奇迹般地消失了!两个月后复查肿瘤无复发迹象,肿瘤标志物(ctDNA)也从治疗初期的3.77%下降到0.38%。据介绍,放疗远隔效应在1953年就被发现,但直到免疫治疗的加入,才让李先生这样获益于放疗“远隔效应”的患者越来越多。
  “放射治疗中只照射了一个病灶,结果不仅照射的病灶消失,连未照射的病灶也得到控制,这种现象被称为放疗的‘远隔效应’。”袁亚维教授解释,一般认为局部放疗在削弱肿瘤的同时,也会激活自体免疫系统对全身肿瘤细胞进行攻击,免疫药物的应用则促进了这种效应。近年来,像李先生这样获益于“远隔效应”的患者越来越多。
  “但也不是每个病人都适合放射免疫治疗,”袁亚维教授表示,放射免疫治疗的介入时机、疗程、剂量、部位等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举办本次大会,就是为了整合粤港澳范围内专业资源,发挥学术组织的带头作用,提高基础科研能力和临床诊疗水平,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加精准、规范、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