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早产”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09月29日版次:02
| 网议 |
  新闻背景:中秋将近,有消费者发现,其于2020年9月6日购买的月饼包装上标注的生产日期为2020年9月10日。如此的“早产”月饼是怎么上市的?记者采访发现,食品标签标识“挂羊头卖狗肉”等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成为老百姓的糟心事。(9月27日《半月谈》)
  @龙敏飞: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月饼的事情上,同样如此。如今,对于“早产”月饼,我们不能听之任之,而必须有监管部门的介入调查,若真的只是标签问题,那就按照相关规定处罚;若还存在其他违法行为,则必须拔出萝卜带出泥,以形成必要的震慑。同时,对监管部门来说,也需要提档与升级,一则,要加强“产前检查”,让食品的出炉多一层监管,以期让其“多一分安全”;二则,要畅通投诉举报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三则,加大商标违法的力度,让不法商家不敢在这上面大做文章,而是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四则,还要强化基层监管队伍建设,组建职业化食品检查员队伍,提升监管能力与监管素养。
  食药监管,关乎民生;精益求精,才得民心。“早产”的月饼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警示,警示我们在食品安全监管的每一个环节,还应该更加精益求精一些,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呵护“舌尖上的安全”,让每一个人都能更加安心地尽享美食带来的幸福感。
  @汪昌莲:相比之下,国外对于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的行为,处罚更重。英国《食品安全法》条例非常严厉,一般违法行为根据具体情节就会被处以5000英镑的罚款或3个月内的监禁;情节和后果十分严重的,最高会处以无上限罚款或2年监禁。特别是,国外之所以能做到对“早产”食品的严格监管,除了有一整套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程序保障外,所有企业都本着“健康至上”的原则,在保障体系里“按常规出牌”,这显然值得政府和企业好好借鉴一下。
  换言之,月饼“早产”,缘于监管“难产”。在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中,过期食品换个标签继续售卖的做法,虽不会对健康产生重大危害,但它暴露出来的有关部门监管薄弱、无良企业利益至上的问题,却值得我们重视与反思。
  @叶金福:当然,除了监管严把“产前关”之外,厂家还需树立守法意识。月饼的生产厂家要树立守法意识,对生产程序,包括制作条件、卫生许可、原材料、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等进行严格把关,不让任何一个制作环节出现一丝一毫的纰漏,以确保月饼生产的绝对安全。同时,商家也要自觉做到守信。商家要坚持诚信经营,在采购月饼时要对月饼的质量、新鲜度、生产日期等进行严格把关,绝不销售“三无”月饼,包括早产月饼、变质月饼,以确保广大消费者安全、放心地消费。
  眼下,随着中秋佳节的日益临近,月饼市场已进入了销售旺季。只要监管部门严把“产前关”,再辅以厂家守法,商家守信,那么,就能从根本上有效地遏制类似“早产”月饼的市场乱象,防止“问题月饼”轻易地流入市场,以给中秋佳节的月饼销售市场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