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教育扶贫需要更高层次资源统筹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10月27日版次:02
| 来论 |
  据《半月谈》近日报道:为了提高当地基础教育质量,满足群众对更好教育的需求,我国不少地方出重金招聘名校长,一场名校长争夺战打响:黑龙江哈尔滨新区选聘中小学校长,年薪最高50万;广西北海,名校长税前基本工资每年60万元,最高150万元;广东佛山顺德区、江苏南京江北新区等地,给名校长名教师开出的安家补贴,最高可达上百万元……
  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教育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乃至人才红利,另一方面,对于激发家庭内生动力,斩断代际贫困传递也具有重要作用。名校长作为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其受到追捧一点也不意外。而要说到所能发挥的作用,可能欠发达地区更胜一筹。比如,曾在杭州工作30多年、后来去贵州支教的陈立群校长就表示,“在西部,一个好县长比一个好校长更重要”。
  陈校长并非信口开河,而是有切身体会。以他支教并出任校长的台江民族中学为例,这所原本成绩在全州垫底的学校交了新成绩单——作为全县唯一一所普高,2008年和2011年,全校仅1人考上一本。支教4年后,2020年全校1047名考生,270人上一本线,829人达本科线,本科上线率从原来的10%增至79%。在知识改变命运的当下,这个成绩可以说功莫大焉。可是,陈校长毕竟是少数,对欠发达地区而言可谓可遇不可求。
  如此不难发现一个吊诡现象,虽然名校长好校长在欠发达地区更能发挥作用,但贫困地区由于财力有限,很难赢得与东部等沿海发达城市的名校长争夺战。比如陈立群校长就打趣台江县县长,“想要的(薪水)你们给不起,能给的又太少,干脆不要,说起来还好听一点。”难道说,欠发达地区发展教育、引进民校长,只能希冀于为个案的陈立群遍地开花吗?这显然不太现实。
  当然,现实中也并非全然没有解题路径,方法之一就是省级统筹。比如海南省对于引进的名校长,多安排其到一些需要重点发展的薄弱学校工作。比如,在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选聘的外来校长包瑞用3年多时间,就让一所要被撤并的乡村薄弱校,成为众多家长纷至沓来的名校。这一事例也生动地说明,教育扶贫要想更快推进,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统筹是一大法门。
  比如说,一些欠发达地区教师编制捉襟见肘,那就不妨将省级范围内的闲置编制集中,创新形成“编制池”,并优先满足贫困地区教师等岗位需求。又比如,贫困地区教师招人难、留人难,或可尝试探索进行教师“市管校聘”乃至“省管校聘”改革,教师的人事关系、待遇发放等在市或省一级,通过机制创新弘阔干事创业平台,继而弥补薪酬吸引力等方面的不足。类似这些,或许都是可以考量的措施。
  舍此之外,统筹教育扶贫资源还可以有其他形式,比如打破地域教育资源配置局限,将贫困地区的孩子送到制造业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学习,适当予以补贴,并在毕业后推荐就业,将这些穷孩子变为富技工,实现求学与就业的有机统一。而不管方式如何,殊途同归的是,教育扶贫致力于厚植人力资本优势,提高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激励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劳致富,逐步朝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作者胡一刀,时评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