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消费旺季驱动猪价持续高位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12月31日版次:09

  进口冷链冻品频频出问题,助推了鲜品猪肉成交增加。

  南方农村报记者 王文强

  年末猪价持续高位,据新牧网监测猪价,截至2020年12月29日,全国生猪均价为17.79元/斤,较月初上涨了1.63元/斤。这波涨价从10月下旬启动,是2020年内第三波上涨,第一波与第二波高点均达到19.3元/斤,在即将到来的元旦及春节双节消费利好下,这波猪价能否创出新高?
多因素促成这波涨价
  从全国猪价情况来看,截至12月28日,四川省最高,生猪均价报18.6元/斤;吉林省最低,生猪均价报17元/斤。从当前全国部分地区外三元生猪主流出栏价看,河北猪价16.8元/斤-17元/斤,四川猪价18元/斤-18.5元/斤,河南猪价17.4元/斤-17.8元/斤,广东四会猪价18.1元/斤-18.3元/斤,江苏猪价17.8元/斤-18元/斤。
  从当前行情而言,估计没多少人会料到2020年猪价能涨这么高。农业农村部在分析中指出,猪价上涨主要是由于气温降低导致猪肉消费增量,加之多地腌腊启动,对大体重肥猪需求量增加。随着肥猪价格上涨,散养户和规模场压栏惜售意向浓厚,生猪出栏节奏开始减慢,助推猪格反弹。
  一些猪贩子坦言,这次猪价上涨还受益于“疫情”。受冻品检测出新冠阳性事件频发影响,郑州12月12日起冷库关闭运营;湖北襄阳自12月4日起全市范围内所有的进口冷链食品全部下架;12月7日起,西安多个市场禁售进口水产品及冻货,经营户签订相关承诺书;可以说对进口冷链冻品造成全面打击。但也正因如此,助推了鲜品猪肉成交增加,猪肉经销商备货积极性提升,鲜品猪肉订单增多,进一步带动猪肉价格上涨。
短期仍有上涨空间
  从当前涨价原因来看,主要还是腊肉消费带动的,现如今很多地区腊肉消费已经进入尾声,后市涨价支撑点何在?
  记者分析,相比前阶段的腊肉制作的硬需求,现阶段已处于供应断档和刚需需求共振时期,后市生猪价格还有上涨空间。
  首先就供应端来看,年初在新冠禁运期间,很多猪场配种受限影响后续产能释放,当然这个因素在当前缺猪缺母猪大环境面前,或微不足道,但却在一定程度加剧了当前供应短缺局势。从猪贩子的反馈发现,近期市场上已经非常缺标猪。多地猪贩子告诉记者,部分集团猪企出栏体重降到了90公斤,一反之前销售常态,加之规模场基本完成年度出栏计划,肉猪整体出栏偏低,预计从现在到春节期间,生猪价格还将在高位运行。
  新发地市场中,近期小体型白条猪在上市量中的占比较大,会影响后续适重毛猪在上市量中的占比。新发地市场部经理刘通对此谈到,一般来讲,这些小体型的白条猪实际上是可以推迟1-2个月再上市,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小体型的毛猪提前进入屠宰厂,对后期白条猪的供应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小体型毛猪被提前宰杀,使得短时间内肉价呈现出居高难下的态势。
  此外,从近期冻储肉的投放情况来看,12月17日、24日、30日冻肉放储出现不跌反涨的市场表现,依靠冻储投放打压猪市的举措失灵,说明市场严重缺货。
  其次,加之即将迎来元旦及春节消费旺季,目前养殖端看涨情绪较浓,很多猪场都期待卖出更高价格。所以综上可以判断,猪价短期仍将维持易涨难跌态势。
谨防后市猪价硬着陆
  值得警惕的是,11月份定点屠宰量已环比增14.5%,同比增49.8%,连续4个月环比同比出现增加,说明白条猪肉供给是增长的。其次,据了解目前郑州物流港国产货可以正常发货,进口货还需等待,所以一部分冻品即将逐步流入市场,随着各地冻品市场解禁,或缓解后市供应紧张局势。
  而从新发地市场反馈看,近期屠宰厂代理商把白条猪运抵市场后,总体上市量也在增加。但是由于价格坚挺,对需求产生抑制作用,对客户吸引力减弱。
  但即便是白条猪不能全部发出去,新发地市场的代理商也会把没有卖出去的白条猪重新装车,拉回屠宰厂,不愿意降价促销,因为代理商降价促销的价格就是亏损。所以在销售的过程中基本上就是:就是这个价,愿意要就要,不愿意要就别要。代理商没有回旋的余地,影响了销量,也影响了上市量。
  “但肉价确实进入下行通道,之后下行的速度在短时间内仍然比较缓慢,并且不时地出现一些波折。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由于近期肉价坚持表现出坚挺的态势,一旦坚持不住,就有可能出现硬着陆,同时也要思考和防范猪肉期货上市可能对肉价造成的冲击。”刘通说。
  进口冷链冻品频频出问题,助推了鲜品猪肉成交增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