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大鲈鱼抢手价走高 原因有三点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12月31日版次:10
  入冬以来,多数特水鱼品种价格都在走低,加州鲈也不例外。但从12月份开始,江浙地区加州鲈价格开始逆势上涨。
  对此,浙江湖州区域鲈鱼大流通商沈老板表示,今年加州鲈的整体规格比去年同期小半两到一两,符合上市规格的鲈鱼明显偏少;近期江浙地区大鲈鱼供应有点紧张,加上临近春节市场对大规格鲈鱼的需求不断,使得大规格鲈鱼涨幅明显,他认为后市大鲈的价格会持续坚挺。
  正如沈老板所说,价格回暖的原因在于“市场鱼很多,但鱼规格小”,大规格鲈鱼供应量不足导致的,流通商为满足消费端需求,不得不提高大规格鲈鱼收购价格,以提高养殖户出鱼积极性。
为什么今年鱼小?
  1、苗期发病严重
  今年鲈鱼苗期发病严重,特别是驯化阶段死苗严重,导致3月份水花存活下来的很少。养户只能在后期大量补苗,甚至到5月下旬放水花的也大有人在。因为苗期时间延长,导致整体养殖节奏推后。
  2、整体气候条件不佳
  2020年整体气候条件不佳,江浙地区的梅雨期和高温期时间比2019年都更长,导致鲈鱼生长偏慢。
  3、饲料营养跟不上
  关键的一点是,部分养户使用低价劣质的鲈鱼料,导致鲈鱼生长不佳,规格偏小。俗话说:“宁可鱼等价格,不要价格等鱼”。使用一些质量不佳的饲料,会导致鱼生长慢、规格小,造成价格等鱼的尴尬情况。
鱼小的养户面临的困境
  1、有价格但卖不了鱼
  实际上,当前鲈鱼存塘量高于去年同期,以江浙主养区之一的湖州市场为例,往年元旦前出鱼的塘口比例在3-4成,而今年只有2成左右。很多塘口鲈鱼达不到上市规格,有的可以勉强上市,但小规格的鱼卖不上价格,大部分养户惜售,流通商也不愿意拉小鱼。因此,鱼小使得很多塘口无法卖鱼,白白看着好行情却赶不上。
  2、养殖效益有较大差异
  谈养殖效益,很多业内人士首先想到的是决定饲料成本的包产。7月中旬-9月初为全年高温期,高温条件下鲈鱼对饲料的吸收转化率低,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前期新口早批鱼的包产普遍不高。但从10-12月份,鲈鱼进入最适生长期(补偿生长),普通新口出鱼包产逐步呈上升趋势。
  部分厂家塘口经过10月、11月份生长和饲料转化黄金期后,包产水平提升,可以达到42斤的水平。这能说明这些厂家饲料效果差不多吗?
  实际上,包产已不再是评价鲈鱼饲料的唯一标准,在高包产的同时,更要比较出鱼时间、炮头规格、出鱼成数、卖鱼价格等。这些指标对卖鱼收益和最后的养殖效益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仅仅比较包产并不能全面的说明鲈鱼饲料性能的好坏。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放养条件相似的情况下,A厂家与B厂家同期出鱼、包产接近,但出鱼成数分别为6成和8成,炮头规格有1-2两的差距。首先鱼价就会相差0.5元/斤左右;其次规格差异还会导致同等密度情况下,亩产量相差150-200斤左右,两者之间的收益水平相差较大。
  因此,鱼规格小,一方面导致层次不好、价格偏低,其实也导致亩产量低、养殖利润少。
用好料才能出大鱼
  在江浙地区,加州鲈养殖模式分为:新口早批鱼模式、普通新口鱼模式、老口模式三种,无论哪种养殖模式,最终养殖目的是要赚钱,因此饲料评价最终是要回归到养殖效益创造的根本上来。
  就普通新口模式而言,出鱼主要集中在11月至次年产卵前,以大棚苗及本地苗为主,养户群体大,追求低料比和高性价比,盈利随行情浮动大。包产和出鱼规格是相对重要的饲料评价维度(包产越高,每斤鱼饲料成本越低;出鱼的炮头大、成数高、亩产高,卖鱼的价格高、亩产也会高)。
  因此,综合包产和规格来看,包产值(每包饲料带来的养殖收益)是目前评价饲料效果的最佳指标,即包产×鱼价。好的饲料是多投快长出大鱼的关键,今年这种情况下,能够出大鱼的饲料和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常州海大 朱加宾 张亚辉

江浙地区加州鲈行情走势(7-8成统货)(元/斤)
  日期年份   11.01 11.08 11.15 11.22 11.29 12.06 12.13 12.20
2019年 10.5 10.5 10.5 10 10 9.8 9.8 10.2
2020年 9.5 9.5 9.3 9.1 9.1 9.4 9.6 9.8
  说明:6-8月为阶段打样包产,9月-次年1月为出鱼包产。

下一篇:稻田养鱼亩均增收2000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