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0版: 农村财富·水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林浩然院士助力从化娟鱼驯化繁育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0年12月31日
版次:
10
广州的母亲河“流溪河”孕育繁衍着一种特别的鱼种——流溪娟鱼,被誉为“食中精品”,零售价能达到100元一斤。但是产量少、繁育慢,让娟鱼还无法广泛走进寻常百姓家。
近日,在广州市科协组织邀请下,中国工程院院士林浩然带领来自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珠江水产所、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等单位专家学者组成的团队前往从化吕田镇,对接流溪娟鱼的繁育养殖和产业发展情况。“娟鱼是从化地方特色经济,有前景有空间。我愿牵头各方力量和从化一起助推娟鱼产业发展。”林浩然院士如此表示。
流溪娟鱼学名为光倒刺鲃。据介绍,1958年流溪河建立了大坝,加上此前过度捕捞,流溪娟鱼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难寻踪迹。2007年,为践行《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农业部批复建立流溪河光倒刺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光倒刺鲃及其产卵场,同时保护其它经济鱼类和南方特有鱼类资源。保护区建立后,从化区渔业部门不断寻找原种,回收渔民捕捞到的娟鱼。
2012年,从化区渔业部门和广州市友诚养殖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原种繁育研究工作。广州市友诚养殖有限公司场长王爱军介绍,目前他们公司每年可以生产30万尾,其中除了每年在流溪河增殖放流5万尾之外,还有20万尾分配给养殖户。“从化目前有4家娟鱼特色的餐厅,我们一周有4到5次的送货,每次能到150斤左右。流溪娟鱼从少到多,从小到大,在老百姓的餐桌上逐步的能看到。”他表示。
但王爱军也告诉记者,流溪娟鱼也面临着一些技术上的瓶颈,比如目前人工养殖的娟鱼一年只能长8两重,在选育良种和营养供给方面仍有技术难题需要突破。近日林浩然在接到广州市科协的邀请后,带领专家团队来到从化了解娟鱼的养殖情况。林浩然表示,从化流溪娟鱼作为独具地方特色的经济鱼类,富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结合石斑鱼的研究经验,林浩然对做强做大娟鱼产业提出了建议,一是加强种鱼资源的筛选鉴别,提高驯化水平;二是提高苗种繁育技术,做好培育记录,进一步提升苗种质量;三是根据成鱼的营养需求,进一步摸清规律,科学配置人工饲料,提高成鱼生长质量;四是在保护流溪河水质的前提下可试行鱼品种混养,争取打造出从化特色经济种类。“从化可作为娟鱼的育苗基地,并以此将娟鱼向全国推广。”林浩然表示。 □广州日报全媒体
上一篇:
稻田养鱼亩均增收2000元
下一篇:
假冒鱼苗公司诈骗江苏两女子被起诉
上一篇:
稻田养鱼亩均增收2000元
下一篇:
假冒鱼苗公司诈骗江苏两女子被起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