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一年时间改造十家猪场

打造“系统科学+核心技术+有限合伙人联盟”模式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2月02日版次:11
■ 小档案
  达人姓名:洪清伟
养殖区域:福建泉州
养殖规模:存栏母猪4600头
关键技术:完善团队,着手改造已有传统猪场,运用大量科技手段,实现猪场可追溯,数据化管理。
  南方农村报记者 王文强

  创办福建省五魁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魁首农业”)之前,洪清伟已经在猪场待了17年,厚积薄发的他,在公司成立短短一年时间,投入运营10个猪场,同时两个猪场在建,拥有母猪4600头,还参股控股了多家猪场。
  作为这家年轻公司的掌舵者,洪清伟希望把养猪做成一件很炫的事,把“五魁首农业”打造成一家可传承五代的养猪企业。
“猪二代”走上养猪路
  2002年从华中农业大学畜牧专业本科毕业后,洪清伟没有回家接手父亲的猪场,而是先后在上海新农饲料有限公司与上海征泰饲料有限公司负责技术与销售方面的工作。随着父亲猪场规模不断扩大,沪漂两年后,洪清伟不得已又回到家里,挑起了父亲的事业担子。
  由于在上海工作期间一直和猪场打交道,洪清伟回家养起猪显得轻车熟路,拌饲料、打疫苗、搞生产都不在话下。在管理父亲猪场期间,洪清伟创造出连续六年PSY超过24的成绩,公司也一举成为泉州的标杆养殖企业。
  在养猪空闲阶段,洪清伟尝试投资一些项目。他看中的第一个项目,是父亲管理的一家饲料场,因运营不见起色,他便和伙伴接手下来,但没想到做的还不如老父亲好。后来洪清伟还尝试过洗衣店等行业,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在兜兜转转后,洪清伟把目光重新聚焦到养猪业。2013年起,陆续通过参股的方式融入到一些猪场的生产经营中,专注于成本控制及技术服务,开发、运营多个全球领先的标准化现代养殖项目,养猪水平和管理经验得到进一步提升。
科学改造传统猪场
  2019年后,南方地区很多猪场切实感受到非瘟的可怕,恐惧感袭击养猪业。但洪清伟认为机会来了,养猪业在非瘟肆虐下,打破原有格局,行业会迎来10年的发展“红利期”,在此形势下,只有打造“系统科学、技术核心、有限合伙人联盟模式”才能拥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2019年下半年起,洪清伟开始着手组建团队,采取轻资产模式,租赁和控股了部分猪场。当时有些同行非常恐惧,管理出现困难,便找到洪清伟,提出希望可以一起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他们提供场地,洪清伟团队提供资金和管理团队。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在短短一年内,五魁首农业就拥有了10个猪场。同时之前入股的举源蓝耳、伪狂犬双阴种猪场也为其扩张提供了母猪产能,为公司的迅速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轮机遇中,之所以没有选择自建猪场,是因为洪清伟认为,传统猪场较难应对新时代养猪的需求,而改造后具备防非条件就可以投入生产,既可以快速实现扩张也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2020年3月,福建省五魁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工商正式注册成立,成为洪清伟事业全新的起点。
用对人还要留住人
  五魁首农业作为一家年轻的企业,从管理团队再到现场生产团队都很年轻,公司90后、00后非常多。洪清伟认为,养猪的事业做大做强,人的因素最关键,洪清伟希望把“五魁首农业”做成一个能够传承五代的养猪科技企业,运用大量科技手段,实现很多可视化,可追溯,数据化管理。
  在人才管理、绩效考核方案上,洪清伟也有自己的想法,“公司最优秀的场长,可参与项目投资,加上薪酬,2020年收入接近200万元。”公司内部运用修水管理的方式提高了管理效率。即通过体系建设完善管理,而不是像傻瓜式挑水,今天挑了有水喝,明天不挑没水喝。“借助这样一套机制,让所有参与五魁首事业当中的人,可以实现内部创业,让优秀的人才留得住,做到事业的可传承。”洪清伟说。
  洪清伟希望把公司打造成一家可传承五代的养猪企业。

下一篇:猪价稳中微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