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非洲猪瘟出现变异毒株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2月02日版次:11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在中国一些猪场鉴定出新形式的非洲猪瘟病毒,行业人士认为该病毒由违法疫苗造成”。
  报道称,有业内专家表示,在某集团猪企下属母猪场中有超过1000头母猪感染了两种新毒株的非洲猪瘟病毒,受感染的还有该公司的一些合同养户的育肥猪。该病毒缺失MGF360和CD2v两种基因。对于上述报道内容,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确有其事,个别受到感染的猪只,均已被扑杀。公司对于非瘟防控的态度和信心没有任何变化,一直坚定地走综合性生物安全防控的技术路线,从未使用过任何形式的非瘟疫苗,目前非瘟防控形势也整体可控,被动感染的影响也很有限。”
  而该业内专家曾向媒体表示,不清楚病毒的来源,但是确实发现了一些基因缺失病毒造成的轻度感染。两种新毒株相比野毒缺失1或2个基因,尽管不具有之前流行的野毒一样的致死能力,但是可以导致慢性症状,减少产猪仔数。尽管已知的感染数量比较少,但如果新毒株广泛传播,将给整个行业再次带来巨大伤害。
  2019年8月6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上公布了一则发明专利,发明名称为“基因缺失的减毒非洲猪瘟病毒及其作为疫苗的应用”。公告称,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发的两种非洲猪瘟基因缺失病毒,毒株均能提供对非洲猪瘟中国流行强势毒株100%的免疫保护。
  上述业内专家曾对媒体表示,有人根据科研文献上发表的信息复制了正在研究中的疫苗,注射了非法疫苗的猪只可能感染了其他猪只。他表示:“这肯定是人造的,不会是自然毒株。”
  事实上,虽然中国研发非洲猪瘟疫苗已经在路上,但是迄今尚未成功。1月19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2021年工作会议上,中国农科院院长唐华俊表示,当前已顺利完成非洲猪瘟弱毒疫苗实验室创制、中间试制、生物安全环境释放试验及第一阶段临床试验,生物安全生产性试验和第二阶段临床试验顺利推进。
  2019年11月18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通知指出,截至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均未批准上市销售使用非洲猪瘟商品化疫苗。市面上所谓“非洲猪瘟中试苗、自家苗、进口苗”,按照《兽药管理条例》规定,都是非法疫苗,均应按假兽药处理。
  对于目前出现的缺失基因的非洲猪瘟病毒,是否由非法的“非洲猪瘟疫苗”所致,目前官方并没有给出解释。专业人士称,这需要通过基因测序来判断,目前还没有出结果。      □马晓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