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获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特等奖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2月02日版次:12
  南方农村报讯 (记者方壮玮 通讯员彭福祥 潘曼琪)2021年1月25日,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组委会公布2020年度国际质量创新大赛获奖名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东院院长何晓顺教授团队的《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开启“热移植”时代》项目荣获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特等奖。
  该项目作为中国质量创新与技术成果发表赛示范级项目由中国质量协会推荐参加国际质量创新大赛,并从来自19个国家的416个入围项目中脱颖而出,是迄今为止中国在该大赛中荣获的最高奖项。
  据介绍,所有实体器官移植均涉及器官离体及血管离断、再吻合的过程,长时间的器官缺血损伤不可避免,是移植手术高风险的根本原因。现有研究均聚焦于如何“缓解”缺血损伤,但收效不佳。
  这时,何晓顺教授另辟蹊径提出假设:“如果能在不中断器官血流的状态下完成移植全过程,上述难题将不攻自破”,并据此成功创立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IFOT)。
  何晓顺教授团队首先研制出国际首台体外多器官修复系统(Life-X),为离体多种器官创造接近生理条件的灌注压、温度、氧合及营养支持,解决了离体器官保持活力的难题,进一步全面革新移植手术方式,保证了器官血管离断、再吻合过程中,器官血流不中断。
  截至目前,全球首创无缺血肝移植术已实施77例,术后谷草转氨酶较传统技术降低了74.4%,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PNF)从6%降至0,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从53%降至3.3%,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由于避免了缺血损伤,IFOT技术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移植疗效和增加移植器官使用率。无缺血移植技术已成功向心脏及肾脏移植领域拓展,并已同美国、英国及荷兰等国开展国际合作推广。
  据介绍,国际质量创新大赛是国际质量创新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质量交流活动,大赛由总部设在芬兰的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组委会主办,至今举办14届。此次大赛项目分为潜在创新、循环经济与碳中和、教育、医疗、公共领域创新以及大型、中小、微新创企业创新等8个类别,每个类别的项目从5个维度14项指标进行考核评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