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人们为何对手机回收不放心?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3月27日
版次:
02
| 来论 |
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等2020年发布的《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及综合利用行业白皮书2019》显示,我国2019年手机的理论报废量约为2.89亿台,重量约为5.78万吨。对于手机回收,78.5%的受访者担心会泄露个人隐私。74.4%的受访者希望建立安全可靠的手机回收平台,以保障个人权益。(3月25日《中国青年报》)
随着手机更新迭代的速度加快,不少人手中都有了闲置手机。这些手机往往塞在抽屉,或者转给家里老人继续发挥“余热”。那些废弃手机很快就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用也不好用,丢也不敢丢,实在令人头痛。如果处理不当,既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随意丢弃还会因手机电池中含有有害物质而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农村人或许会遇到一些贩夫走卒,用小礼物换取农民家中的废弃手机。这些手机要么被运到大城市翻新,要么被拆解利用——把有用的零件拆出来卖给修手机的人或者是一些精通手机结构的人购买组装手机。对城里人来说,这些小恩小惠显然无法让他们交出自己不用的手机。当然,一些平台在做旧手机回收的业务时,占据了旧手机定价权的绝对的主导地位,把回收价格压得极底,也影响了人们处理旧手机的意愿。
隐私泄露,似乎是人们最大的担忧,因此出卖旧手机的意愿并不十分强烈。智能手机存储了太多的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影响巨大。既便将手机恢复到了出厂设置模式,也可能被人用特别的技术恢复个人信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如今大多农村人也都用上了智能手机,里面也存有大量隐私数据。农村人防范意识不强,一方面会将手机随意卖出,从小贩手中换取剪刀皮球之类的小玩意儿;另一方面,农村人社交圈比较小,通讯录之类的信息泄露后,反过来会成为电信诈骗的工具,上当受骗的可能就是机主老家的亲朋好友。
那么,旧手机真的就只能扔在家里或者彻底砸碎吗?除了这两种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应对举措?
事实上,只要处理得当,完全可以让手机放心回收。对于个人来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系统账号删除后对手机进行格式化。随后下载一些无用的大文件传到手机,将内存占满后再次进行格式化。该动作重复两到三次,就算高手也很难将手机里的隐私数据恢复。
而从市场角度来看,目前因为相关扶持政策和盈利模式还不明确,所以很多厂商都没有开展废旧手机回收拆解业务。其实,手机厂商完全有技术也有理由对手机进行回收,将相关数据清除后,要么翻新继续出售,要么将可再利用的零件取出进行物理破坏。我们相信,只要这个市场够大,即便手机厂商不出手,也会涌现出一批回收企业,将旧手机的产业链整合起来。届时,政府应当对其进行引导和规范管理,协助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这既是对生态环境负责,也是对信息安全负责。
(作者赵家明,媒体人)
上一篇:
“直播打赏”
下一篇:
◎围观·事件家长过度帮孩子也是一种“捧杀”
上一篇:
“直播打赏”
下一篇:
◎围观·事件家长过度帮孩子也是一种“捧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