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重拾乡贤传统 恢复乡村活力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5月08日
版次:
02
日前,象山县被中国伦理学会授予“中国乡贤文化之乡”称号,成为宁波市首个浙江省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县级行政区域。象山创办了浙江首家传播乡贤文化的剪纸馆,推出授信2亿元的“乡贤贷”鼓励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将“乡贤参事”融入“村民说事”中,鼓励新乡贤投身村庄规划建设、农村环境整治等项目。(5月7日《宁波日报》)
所谓乡贤,是指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在安土重迁的熟人社会,乡贤作为乡村精英在化解邻里纠纷、促进社会整合、兴起礼乐文教、培育共同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世纪以来,乡村治理日渐衰退,主要原因就是人才流失。如今,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乡贤这一名称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农村欲重建良好社会秩序,需要重拾乡贤传统,在乡贤带动下发展乡村经济,复兴乡村文化,如此才能吸引人返流,让乡村重新恢复生机。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乡贤的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认同和价值认同,乡贤文化的灯火又重新被拨亮。尤其是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明确提出“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使这一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新乡贤”的“新”,主要体现在时代之新、功能之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参与乡村治理。此前,浙江德清试点乡贤治理成立“参事会”,它不是乡村事务的决策机构,而是作为现有村级自治的一个补充,其决策以共同参与、相互协商为主。
在经济层面,新乡贤也有一定优势优势。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社会网络,把外部资源引入乡村,或把乡村联入外部经济网络中,开发乡村资源。由于普通农户知识缺乏、信息匮乏,抗风险能力极弱,新乡贤可以利用合作社等单位将农民组织起来,发掘本地资源优势,针对市场需求组织生产,逐步提高特色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引进技术、创造品牌、拓展市场等系列举措,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而在文化建设方面,新乡贤的功能也不可替代。今日重建乡村新礼俗,不能不兴起文教。乡贤治理,当以兴办村学为要务,以为新礼俗建设之制度依托。不论是重视教育、耕读传家的刘氏一门七进士,还是心怀家国、向生而死的抗倭英雄易绍宗,抑或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国产无缝钢管的首创者潘阿耀,都是用乡贤文化滋润乡土味道、涵养文明乡风的经典案例。
同时我们也应承认,伴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不少乡村精英通过读书、创业经商、务工等方式涌入城市,乡贤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而要吸引新乡贤投入乡村,需要为他们提供较为良好的环境,让他们更有成就感。在这方面,象山县做了积极尝试和有益探索。该地通过“乡贤贷”,在外能人返乡创业能够得到“制度补血”,此举不仅有利于新乡贤自身的财富积累,也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中庸》曰:“为政在人”,有贤能之人,则乡村可以有礼乐,有共同体生活,则可以恢复活力。今日各地参与治理之乡贤,多是曾外出乡村为政、经商、教学的精英,他们的返回,对于乡村是最重要的资源。乡贤治理之制度化,或许可以推动更多外流的精英返回乡村,则乡村就有可能恢复活力。而乡贤治理之制度化,有助于乡村重新成为有情谊的乡村共同体。
(作者闻夕,公务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撞脸”
上一篇:
下一篇:
“撞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