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3版: 读与写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酒醒斜照写闲情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5月20日
版次:
13
| 宋词小札 |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晏殊 《踏莎行》
晏殊这首《踏莎行》,内容脱不了伤春光之易逝,感人生之短暂,和他写的同一类作品的基调是一样的。不妨逐句加以分析: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这是春晚夏初的特有景色:人走在小路上,两旁长着许多高高矮矮的树木,却只有稀稀疏疏点缀着的少数红花;再看整个郊野,一望碧绿,野草灌木漫山满地连成了一大片。春色已经消逝衰谢,初夏的气息却已十分强烈了。
“高台树色阴阴见”——人走上高台,凭栏四望,远远近近的树木,幽幽阴阴,浓绿满眼。春天真是快要逝去了。
“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这是一幅活泼泼的春阴画图。它把上面的气氛用近景加以扩大:你看,柳絮飞扬,漫天漫地,还不断夹头夹脸地向过路人扑过去。时候到了,杨柳凭着它的本能要繁殖后代,它们濛濛漫漫,随风乱舞,仿佛要加快速度把春天全部送走。
这上片,带有浓重的惜春之感。可是在作者笔下,春色仍然是很美的,一点也不显得衰飒。我们又仿佛看到唐代大诗人王维用活泼热闹的景物去描写幽静环境一样,真是很高的手法。
这整整的一大段,我们假如另外拿几个现成的字眼去形容它,那就正是李清照笔下的“绿肥红瘦”——绿的势力渐渐增强了;而相反,红的却渐渐消减了。
转入下片,诗人已经回到室内来了。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上句说,浓绿的树叶把黄莺儿的活动都遮掩起来。下句说,燕子早就定居在人家檐廊之间。是再点染一下春末夏初之景。
“炉香静逐游丝转”——人在春困之中睡着了。室内异常沉静,只有博山炉上的香烟,柔柔袅袅,像树上挂下来的游丝在空中飘荡。
然而,这只是表面一层,它还藏着潜台词,那意思是说:闲里的光阴一点一点地逝去,正如炉烟袅娜,逐渐消失于虚空之中。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本来是伤春,因伤春而小饮,因小饮而困眠。当他一觉醒来,原来夕阳已经斜斜照进深院之内。
上面反反复复写了许多晚春的景物,到此际才下了一个“愁”字,以此点出此词的基本情调。“愁梦”是春愁之梦。可见前面一大段,回环往复,写的尽是对春逝的惋惜。
“愁梦酒醒时”却接以“斜阳照深院”,诗人不过要告诉我们此时的感受:一醉醒来,斜日已经很低,一天的光景就如此悄悄地溜走;一天既是如此,一春岂不也是这样!短暂的人生就在夕阳光影之中一点点消磨净尽了。
诗人的想法不过如此而已。
整篇使用了委婉其词的手法,却不是神秘的比喻什么君臣、善恶。诗人只是巧妙地运用景物的暗示能力来烘托作品的主题,让读者细细去寻味它的含意罢了。它的艺术技巧是高明的,但它的思想却并不值得恭维。
□刘逸生
上一篇:
考试作文中可否使用流行语
下一篇:
上一篇:
考试作文中可否使用流行语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