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猪群科学采样可避免“头头检”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5月27日版次:09
  南方农村报见习记者 李宗林

  非瘟常态化形势下,消毒工作在猪场生产中的地位愈发重要,而如何科学消毒?消毒效果如何检验?业内往往缺乏科学的认知。在近日举办的2021第二届中国畜牧业生物安全大会上,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周沛从非瘟病毒的组成、消毒剂测评步骤、消毒剂测评结果三方面解读非洲猪瘟消杀测评。
  周沛介绍,非洲猪瘟病毒的结构特性决定了其在自然界中较难降解,且变异速度慢。周沛提醒“技术人员在生产现场检测到了病毒阳性,很多情况并不是活病毒,而是核酸的污染”。
  基于病毒“蛋白数量多、未知蛋白多、未知功能多、宿主来源蛋白多”的四大特点,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难度大。
  病毒的结构复杂,遗传物质不被破坏,在消毒剂及消毒产品使用时,就易出现病毒外层蛋白质结构消耗消毒剂,病毒遗传物质依然保留的情况。
  病毒最外层存在着外层囊膜结构,囊膜是来源于宿主,也就是猪只本身,这个“伪装的马甲”使得病毒伪装效果非常好。非洲猪瘟病毒颗粒大,直径约260nm的大小,但是庞大的颗粒并没有使得它容易被装置空气过滤,实际上相比几十纳米的颗粒,300nm左右的颗粒更易穿过空气过滤装置。
  在猪群监测过程中,科学的采样方法可以减轻工作量避免“头头检”和漏检。消毒测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消毒剂与病毒反应;中止反应;接种细胞。其中有三大问题需要注意。
  首先考虑消毒剂对细胞有无影响。消毒结束后病毒接种在细胞皿上能否增殖,取决于病毒是否存活、细胞是否存活两方面因素。为避免假阴性,消毒剂对细胞的影响一定要检测,残留消毒剂的去除方法,包括“中和法、过滤冲洗法、稀释法”。周沛表示,经过实践摸索,稀释法会更加稳定。
  其次,在做消毒剂评估时,需要经过巨大的稀释,而病毒经过稀释后,还是否呈现阳性也有待考究。
  最后,一定要设立阳性对照组。而阳性对照组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病毒检测与消毒剂检测一样,都需要中止反应后再接种细胞。
  此外,周沛介绍实验室消毒剂测评的结果,物理灭活ASFV方案中,高温消毒在55.2℃以上消毒效果较好;暴晒在40min以内能将病毒有效杀灭;干燥也具备一定的效果,但基于其时间周期较长并不推荐。
  同时周沛分享了各类消毒剂化学灭活ASFV的评测,次氯酸、二氧化氯、季铵盐在短时间内就能达到有效杀灭病毒的效果。氯制剂虽然能够有效裂解ASFV核酸,但是有机物对其影响较大。周沛提醒,消毒设备的升级也会对猪场ASFV的杀灭起到较大帮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