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1版: 水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谨防黄颡鱼腹水病 苗期死亡率80%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6月19日
版次:
11
患病的黄颡鱼腹部胀气,肛门红肿,体表粘液增多。
黄颡鱼,是我国淡水养殖中优质的养殖品种,近几年来价格不错,养殖人群在逐渐增加。但这两年腹水病也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黄颡鱼腹水病俗称“大肚子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在养殖过程中十分常见,发病快、死亡率高,从苗种到成鱼均会患此病。
患病的黄颡鱼会在水层表面离群独游、打转,摄食量减少,腹部胀气,肛门红肿,体表粘液增多,解剖会发现病鱼腹腔里淤积大量的血水。而且黄颡鱼得了腹水病后体质虚弱,很容易受到寄生虫感染,继发寄生虫病。
黄颡鱼腹水病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流行,死亡率高达80%,在高温季节易暴发,特别是在强降温天气时来势猛、蔓延快,其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放养密度过大,池塘底质差、水质恶化、溶氧长期处于低水平;
2、突然大幅度加量或长期过量投喂,或者投喂的饲料变质,又不注重肝肠保健,肝肠损伤严重,鱼体免疫力下降,容易诱发细菌感染;
3、鱼发病后治疗不彻底或不对症,死鱼现象长期存在。
那么,怎样才能减少黄颡鱼腹水病的发生呢?
第一,定期做好调水改底,定期改善水环境。
第二,保障饲料的品质、适度加料,在饲料中添加保肝护胆、促进脂肪消化吸收的胆汁酸,做好肝肠保健,增强黄颡鱼抗病力,防患于未然。
第三,当黄颡鱼发生腹水病,外用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杀菌消毒,内服消炎药,同时拌料喂保肝护胆的胆汁酸,以促进肝脏清除细菌被抗生素杀灭时产生的大量内毒素。
在黄颡鱼的养殖过程中,黄颡鱼的各种疾病都会严重降低黄颡鱼的产量和效益。所以,一定做好黄颡鱼疾病的防控措施,在日常中做到预防为主,定期进行鱼塘的清洁和消毒。
□水产家
患病的黄颡鱼腹部胀气,肛门红肿,体表粘液增多。
上一篇:
金湾黄立鱼获“国”字号认证
下一篇:
广东经销商去新疆养虾 50亩赚50万元
上一篇:
金湾黄立鱼获“国”字号认证
下一篇:
广东经销商去新疆养虾 50亩赚50万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