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水产预制菜迎来风口

小龙虾、对虾、牛蛙等成为网红爆品,加工企业大力投入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8月17日版次:10

  国联烤罗非鱼产品,预制菜或成为水产销售一个新阶段。

  前不久的7月底,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联”)发布公告称,公司所属行业分类已由“渔业”变更为“农副食品加工业”。据其2020年度公告,国联逐步向以预制菜品为主的食材和食品转型,水产食品营业收入占比达到91.97%。
  作为成名已久的水产加工与贸易企业,国联曾经是中国水产出口的领军者,如今,已经把目光转向国内,瞄准“中国顶级水产食品供应商”。
  据悉,在完成养殖、仓储、渠道、营销等布局后,国联更加聚焦于水产品加工升级和预制菜品的结构性提升,以水产初加工流量产品占据市场份额,以预制菜品拓展利润空间。
  水晶虾饺、酸菜鱼、麻辣风味烤鱼、麻辣小龙虾尾……2020年“双十一”期间,国联产品累计曝光量达3000多万次,期间线上总销额超过1000万元。在今年的“517零食节”上,国联累计销售小龙虾730万份。
有望实现3万亿市场
  事实上,近年来,水产预制菜快速增长,正成长为水产品销售的一个新领域。特别是经过2020年之后,预制菜在C端消费市场迅速爆发,电商平台、便利店、超市都出现了预制菜的身影。有水产品企业负责人介绍,疫情期间,电商平台的水产半成品销量与往年相比有倍数增长,经过各传播平台推广,小龙虾、大闸蟹、对虾、牛蛙、三文鱼、脆肉罗非鱼等品种迅速成为爆品。
  以京东平台为例,从2016年至今,生鲜水产预制品每年的销量都保持着平均100%以上的高速增长,是所有预制品中发展最快的品类。有证券机构在研报中估算,随着中国预制菜行业的发展成熟,有望实现 3万亿元以上的市场规模。
提高产业系统稳定性
  水产预制菜快速增量,开创出更多消费场景和价值形态,从产业分析看,能够从多条路径为水产业进一步升级赋能。
  减少市场波动性,保障养殖户增收。水产行业目前主要以散户养殖为主,极易受到市场波动影响。水产预制菜规模扩大,企业打造稳定的原材料供应体系,将形成一套从选材、研发、制作、运输到销售全流程的系统,水产供应体系会由传统的“养殖端—流通商—消费端”演变为“养殖端—预制菜加工商—消费端”,市场结构稳定,有助于减少大幅波动。
  改变传统消费形态,更加方便快捷。在快节奏的生活节奏中,水产预制菜有天生的优势。传统的水产菜品制作通常较复杂,许多人已经不具备烹饪美食技艺和耐心。当前,懒人速食、个性化口味等成为新的消费趋势,预制菜产品很好地解决了水产菜肴烹饪难、耗时耗力的痛点,这也有助于更多的消费者认识、接受水产品。
助力产业利润量增加
  从市场数据可看出,预制菜能够实现更多溢价,使产品价值进一步提升,产业利润总量增加。过去传统的水产加工品,比如说“三去”冷冻鱼、鱼干、鱼罐头等,制作相对简单,还属于农产品范畴,而水产预制菜,特别是烤鱼、牛蛙、小龙虾、酸菜鱼等网红品,已经具备菜肴属性,溢价空间更大。国联董事长李忠就介绍,塘头价3-5元/斤的罗非鱼,加工成烤鱼后价值能放大6-7倍,终端产品价位提升,给整个产业注入更多价值量。
  稳定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在预制菜产业模式下,加工企业统一采购,对产品规格、质量等有统一的要求,利于加快产业集约化进程。国联布局的两大标准化小龙虾产业基地,通过“育苗—养殖—水产饲料—水产科研—食品加工生产—贸易”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打造,有力推动了养殖业集约化、规模化进程。同时,在这种生产、流通全程纳入企业体系的格局下,食品安全将得到更有力保障。       □综合
  国联烤罗非鱼产品,预制菜或成为水产销售一个新阶段。

下一篇:珠海头批海鲈开售11元/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