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1版: 水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潍坊养虾神话难掩危机
工厂化养虾单产创全国之冠,许多养殖场排水口被环保部门封闭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8月28日
版次:
11
潍坊沿海随处可见盐堆,可见卤水资源之丰富。
南方农村报记者 陈宏霖
在北方工厂化养虾圈子里,“山东潍坊的产量最高”几乎已成业界共识。大部分养虾人认知里工厂化养虾产量30斤/平方米就已是极限,但在潍坊,30-40斤/平方米只是较为普遍的产量,个别养殖户虾池产量达到50斤/平方米以上。
从10年前的12斤/平方米到如今普遍30斤/平方米以上,潍坊工厂化养虾业快速成长。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却来自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使用,以及对环境无节制的破坏,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创造出高产神话的潍坊养虾业将面临重大考验。
单产30斤/平方米以上
10年养殖水平翻一倍多
从2005年起,潍坊当地有对虾育苗场开始转养商品虾,据当地人士回忆,那时产量很低,一个池子基本就100多斤(4斤/平方米)。
到了2011年,当地的普遍产量提升到12-13斤/平方米,现在已经提升至30斤/平方米以上,10年时间,产量提高了一倍还多。据当地经销商李月英告诉记者,在这期间,养虾不仅产量提升,商品虾规格也比较大,以前基本在40支/尾左右,现今都以卖25支/尾左右的大虾为主。
如今,在潍坊核心养虾区大家洼一代,仅约100张大棚,年虾料销量约达2000吨(不计鲜料),对虾年总产量超2500吨。在这里,单产超30斤/平方米已十分普遍,而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工厂化养虾产量达到20-25斤/平方米就很难再突破。
卤水资源丰富
地热助力反季节养殖
据介绍,潍坊地区能达到如此高产,水资源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工厂化模式虾要高产,水质必须有合适的指标,包括盐度、矿物质等。
相关数据显示,潍坊地下卤水储量59亿立方米,位居全国首位,而且全年出产稳定。另外,潍坊地区还有丰富的地下温泉资源(民间俗称地热),以及地下淡水资源。当地虾农开采地下卤水兑地下淡水,水质稳定且充沛,同时还能隔绝病原,同时再用地热资源养反季节虾,用当地虾农的话说:简直是绝配。
据当地业务员告诉记者,在潍坊地下70-80米,就有丰富的地下卤水资源,盐度普遍在50‰-80‰。潍坊同时也是全国有名的“盐城”,四处都是盐场、溴素厂,马路旁总能看到大大小小的盐堆,走在路上都有股盐的味道。
在潍坊的地热条件也很好。用地热水温调节,大幅提升反季节养虾的优势。在养虾场,地下卤水与淡水配好后的基础水温就有20℃左右,再用35℃-38℃的地下热水通过热交换器加温,同时用地源热泵保温、提温,一斤虾的加温电费基本不到1.5元,若单独使用锅炉加温预估需要4-5元左右,加温成本大幅降低。
环保管理趋严
养虾业面临考验
8月初,出于对水质污染的控制,潍坊环保部门将当地许多工厂化养虾场排水口封闭,几乎等于将养殖场关闭。9月初是投苗季,要什么时候、达到什么标准才可以养,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
近几年,山东潍坊、东营等工厂化养虾区的产量、成功率逐年递增。尽管养殖形势看起来一片大好,但随着环保压力的与日俱增。以潍坊为例,出产的虾规格大、质量好、耐运输,这和当地大排大灌的用水方式有直接关系,养殖户饲料投喂量大,而且使用很多鲜活饵料,虾吃了营养好、长的快,却不用担心水质出问题。
另一方面,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也逐步造成影响。据了解,最近2年时间,潍坊当地虾场所取得的卤水盐度越来越低,水位越来越低,采水用的井越打越深。现在在养虾区,打井获取卤水、地下淡水、地热资源分别要挖掘70-80米、280米左右、700米以上,开采强度甚大。
从2017年开始,养殖场烧煤取热已被叫停;天津黄骅等地禁止使用地热资源。现在在潍坊,找土地新建养虾场很难通过审批,环保等法规实施日趋严格。在粗放式成长后,产业已经来到十字路口,是寻找更优的发展模式,还是就此谢幕?潍坊的养虾行业,肯定不会是一个孤立的案例。
潍坊沿海随处可见盐堆,可见卤水资源之丰富。
上一篇:
下一篇:
金鲳跌价 养户加快卖鱼
上一篇:
下一篇:
金鲳跌价 养户加快卖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