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1版: 水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蟹苗专业村瞄准亩产千斤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8月28日
版次:
11
来到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乌溪镇七房村,树木青翠、水清岸绿,,是一个具有皖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宜居村落。
盛夏的暑气还没完全消退,中午室外温度达到32摄氏度。蟹苗养殖户周先锋靠在家中的躺椅上,轻点手机屏幕。几千米外的蟹塘里,十几台增氧机收到启动指令,相继运转起来。七房村地处皖苏两省交汇处,有“中华蟹苗第一村”的美誉,蟹苗培育是村里的主导产业。
近年来,七房村将小蟹苗养成“大产业”,先后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文明村以及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随着蟹苗养殖技术的发展,养殖户的用电需求不断增大,七房村党总支书记刘小兵说,曾经,蟹苗养殖遭遇过用电“卡脖子”问题。2020年,马鞍山供电公司因地制宜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开展台区增容和10千伏线路改造,把380伏的动力电源直接建到蟹塘边。在充足电力的保障下,村里还引进了物联网技术,实现蟹苗培育全自动智能监控和增氧,推动蟹苗养殖现代化、科学化。
2018年,周先锋开始做蟹苗养殖,越做越红火。如今,他已是村里蟹苗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养殖面积达到40亩,年均收入达32万元。“我的梦想就是蟹苗高产,能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周先锋说。
今年,他拿出7亩塘,创新采用“小精高”养殖模式,利用小塘口开展精品养殖,进一步提高蟹苗质量。如果试点成功,每亩塘产出蟹苗将由原来的400斤提高到1000斤,每亩塘纯利润将达到2万元。这种高品质、高密度养殖,要靠增氧设备提高蟹苗塘里的含氧量。周先锋在试点的蟹苗塘里加装了17台增氧设备。供电服务有保障,增氧设备平稳运行,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目前,七房村蟹苗产业链效应已经显现,村级集体经济连续稳步上升,2020年突破117万元,年均涨幅超过10%,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3.46万元。
□王强 唐铭
上一篇:
金鲳跌价 养户加快卖鱼
下一篇:
稻田养泥鳅一亩多赚1200元
上一篇:
金鲳跌价 养户加快卖鱼
下一篇:
稻田养泥鳅一亩多赚1200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