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把青蟹亩产提高到300斤

台山打造青蟹产业园,尝试数字化养蟹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9月18日版次:11

  台山青蟹产于咸淡水环境,品质优良。

  9月中旬的一天早上,在台山市都斛镇养蟹的黄志斌夫妇将早上捞起的数十斤青蟹装桶搬上岸,等待经销商来收购,“今天收获了奄仔、膏蟹、肉蟹,品质不错!”中秋节越来越近,正是青蟹好价的时候。
  都斛是台山青蟹的主要养殖地。笔者近日从都斛镇获悉,当地准备建设青蟹产业园,全面升级当地养殖设施、销售流程、追溯流程等,以提高台山青蟹产量及品牌附加值。
一个镇青蟹年产值超2亿元
  都斛镇地处黄茅海与西江水交汇处,北有古兜山脉自然屏障,土壤矿物质多、硒元素高。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优越的水热条件,农户们利用江河交界的咸淡水交汇养殖蟹苗。蟹苗每天吃着当地海域盛产的天然饵料“米蚬”,并在宽广的“蟹围”内畅游,逐渐长成绿色生态、品质一流的台山青蟹。
  2005年年底,在番禺从事养殖多年的黄志斌夫妇慕名而来,扎根在此养青蟹已经16个年头:“这边属于咸淡水交界,养的青蟹品质特别好。”他表示,台山青蟹个头大、活力强,蟹肉又白又嫩、蟹膏丰满,口感甜美,是周边老饕们餐桌上的“常客”。
  据悉,2020年,都斛镇青蟹养殖面积约23000亩,养殖户约400户,产量约2705.9吨,产值24073万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30%。2021年,都斛镇白石村委会成功申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
  入秋以来,台山青蟹价格一路走高。黄志斌说,最近品质较好的膏蟹,卖给经销商的价格能达到每斤120至130元,在市场上属于价格较高的蟹产品。目前,黄志斌承包了几百亩的“蟹围”,和几户亲戚一起养殖。年景好的话每户一年能收入超过20万元。
借力冷链物流走向全国
  据了解,目前台山青蟹的主要市场集中在珠三角周边城市,并逐渐开始辐射到国内其他城市。但在销售至省外城市时,不可避免地遇到保鲜的问题。依靠普通的物流手段,既让台山青蟹到达省外时口感“打折”,而且也难以大量发货。
  近年来,当地致力壮大青蟹养殖产业,青蟹的养殖条件越来越好。黄志斌回忆,刚到都斛时,“蟹围”的塘基等设施都不完整,没水没电,摩托车都开不进来,只能撑船进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搭个茅棚容身。如今,这里的塘基等设施已经完善,能开小车进出,塘基上搭起了通水通电的简易房屋。广东各地的养殖户也越来越多地聚集到都斛。
  为提升台山青蟹在全国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都斛镇政府近期选择了与顺丰冷链物流合作,一方面设立示范直营店拓宽国内销售市场;另一方面,结合“互联网+台山青蟹”,迅速铺设网络销售渠道,并利用新的科技手段“升级”冷链物流的保鲜能力,线上线下并肩发力,让台山青蟹更顺利地走向全国。
未来将用“数据”养蟹
  笔者从都斛镇获悉,在坚持生态化养殖的同时,当地正努力引入省级重点水产养殖龙头企业,与都斛青蟹养殖户集群连点成线,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打造青蟹产业园,逐步形成了集育苗、养殖、加工、销售、旅游于一体的青蟹产业链。
  据悉,产业园建设将包括对养殖、销售、溯源等进行“升级”,包括塘基硬底化、完善供水供电设施、实施数字化养殖、打造青蟹批发交易中心等。其中,都斛镇计划选取部分“蟹围”,安装数字化监控设备,实时监测养殖用水的盐度、含氧量、酸碱度以及病害情况。当地农办负责人形容:“以前看水质凭养殖户经验,未来将全部根据“数据”来养蟹。通过科学养蟹,希望未来能把青蟹的亩产从每年200余斤提高到300至400斤,从而帮助农民增收。”
  同时,从产业园出产的青蟹也计划建立起溯源机制,“每只青蟹都会绑上农产品地理标志标饰,上面还将印上专门的二维码,消费者通过扫码可以辨别产品的真伪,并可以追溯到养殖的‘蟹围’。”当地农办负责人表示,上述措施将实现台山青蟹的科学种养、规范管理,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整体产出水平,促进农民增收,为青蟹产业绿色生态发展赋能。
□陈卓栋 谭耀广
  台山青蟹产于咸淡水环境,品质优良。

下一篇:水产品质量安全网上开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