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银发低头族”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9月30日版次:02
| 漫谈 |
  新闻背景:“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摸向枕边的手机”“不玩手机比少吃顿饭还难受”“经常等黑灯再躲被窝里刷视频、看小说”“每天在App上打卡领金币、兑换小礼品”……这些曾贴在“网瘾少年”身上的标签,如今已经成为很多“银发族”的真实写照。目前,越来越多老年人“触网”后深陷其中,成为“银发低头族”。(9月28日《新华每日电讯》)
  @林雍:在智能手机、电脑十分普及的当下,老年人学会运用网络,能够更方便获取资讯信息、进行沟通联络,当然是一件好事。笔者单位有一位年近六旬的“老网虫”,手机APP用得比年轻人都要溜。全民K歌、共享单车、微信全不在话下,手机自拍完还要美化一下,“人老心不老”的劲头,让后辈都深感羡慕。
  然而,一枚硬币有两面。老年人一旦过度依赖甚至上网成瘾,则有诸多弊端。从身体方面讲,长时间上网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颈椎病、眼疾等多种疾病。从心理方面看,本打算缓解孤独,却是“朋友圈越发越寂寞”,反而增添空虚感和焦虑感。近年来,间或曝出的诸如“八旬老翁长时间玩网游,突发脑梗住院”“婆婆迷追剧在家不做饭”等新闻令人唏嘘,引人深思。
  网络在老年人生活中的“越位”,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会和子女对老年人关爱的“缺位”。如果社区和社会组织能够组织更多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子女家人可以更多陪伴唠嗑,适当安排家庭旅行、老友聚会等社会活动,帮助他们培养书法、唱歌、垂钓等更多兴趣爱好,让他们的生活丰富起来、身心愉悦起来,疏导内心的空虚寂寞,他们又怎么会陷入“网瘾”之中?
  @邓海建:网络沉迷这件事,当然不是孩子的专利。老年用户变多了、上网容易了,“网瘾老人”也就应运而生了。网络沉迷,不是单靠自律能解决的事。这个时候,我们固然要为老人上网提供硬件基建的便利、为“适老”软件提供开发应用的场景,但与此同时,恐怕也要像严防无良保健品一样,严防死守各种大忽悠式的商家转战APP战场,专门盯着“老年流量”来变现。有子女抱怨说,“我把趣头条、拼多多、抖音全都卸载了,她(母亲)自己偷跑到营业厅找人帮着下载回来。”
  真正要问诊“网瘾老人”,功夫不能只是盯着网络治理层面。很显然的一个道理,对于更多老年人来说,如果家庭生活“有事可干”“有情可依”,怎么会沉溺在虚拟世界而流连忘返?对于社会来说,让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刚刚用熟了的手机,也不是丢不下来的;对于家庭来说,让老人老有所爱、老有所依,天伦之乐的魅力或远远大于游戏刷剧。关爱老人,不妨从帮助他们戒了“网瘾”开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