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牛田洋青蟹进入收获旺季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9月30日版次:10

  牛田洋青蟹以个大、肉甜、味甘、膏香著称。

  9月下旬,汕头牛田洋青蟹上市旺季到来。
  天还未亮,54岁的林惠庆便已起床,他驾驶摩托车前往自家承包的海塘,开始一天的捕蟹工作。林惠庆是汕头金平区鮀莲街道大场社区的居民,养殖青蟹已有10多年,对牛田洋青蟹的方方面面再熟悉不过。
  “这里气候温暖、土地肥沃、咸淡水资源丰富,给青蟹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看着刚出塘的一笼笼青蟹,林惠庆喜上眉梢。多年来,他与兄长合伙承包海塘养殖青蟹,对牛田洋青蟹有着深厚的感情,今年他们将海塘承包面积扩大到130亩,并不断提升养殖效益。
  据介绍,在牛田洋片区,青蟹春夏秋季均能繁育生长,但繁育季节主要集中在晚春及初秋,且成蟹能自然越冬。林惠庆养殖的青蟹都是吃红肉蓝蛤(一种小贝壳)长大的,因此每只青蟹还带有红肉蓝蛤贝的清香,风味独特,深受当地及周边地区食客青睐。
  “青蟹要经历13次蜕壳,在这个过程中,有极少一部分奄仔蟹,在最后蜕壳的时候不能变成膏蟹,而是变成了黄油蟹。”林惠庆说,自然条件下,平均每1000只青蟹中只有1只黄油蟹,一只黄油蟹可以卖数百元到上千元。
  天越来越亮了,林惠庆的妹妹和侄子也到养殖场帮忙。在养殖场的小屋外,林惠庆的侄子林树圳麻利地用皮绳将一只只青蟹捆绑、包装。捆蟹最关键是要专心,稍有分神就容易被夹到手指,我花了一个星期才学会打结。”林树圳一边忙活一边分享着自己的心得。他说,一年要投四五次蟹苗,青蟹生长周期通常在一个月左右,在这期间,及时投放饵料、观察水质变化等工作更是“必修课”。
  正因为体会到养殖行业的不易,林树圳更加吃苦耐劳,这半年来,他东奔西跑地协助父亲、叔叔一起管养好这130亩海塘。他时常为家乡拥有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而感到自豪:“我从小就爱吃牛田洋青蟹,这一味鲜甜至今都没变过。青蟹养殖业虽然辛苦、投入也多,但好在大家都爱吃,每年这个时候的订购电话几乎接个不停。”
  如今,牛田洋片区的青蟹产业,从蟹苗培植、养殖、加工到销售,已经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目前,牛田洋片区青蟹养殖面积约2.4万亩,年产量预计超过2000吨,整个青蟹产业规模达1亿多元。
  “农业品牌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金平区鮀莲街道党工委委员刘思哲告诉笔者,目前,“蟹王”牌牛田洋青蟹已成功申报为“一村一品”项目。青蟹产业不仅撬动了乡村资源,成为汕头农业一张响亮的名片,也辐射带动了牛田洋片区农民增收。
□张伟炜
  牛田洋青蟹以个大、肉甜、味甘、膏香著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