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阿叔颈部包块检查发现咽癌

先化疗后机器人手术保喉切瘤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12月16日版次:11

  右侧梨状窝肿瘤,药物治疗后明显缩小。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通讯员 张阳 陈仁辉

  54岁的沈先生偶然间触及右颈部包块,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下咽癌,面临着全喉切除的可能。为了保住喉咙,他辗转多地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多学科专家会诊为其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经过3个疗程的诱导化疗、免疫治疗后,由耳鼻喉科黄晓明教授通过经口机器人手术成功为患者切除肿瘤,实现肿瘤根治,同时保住喉咙。术后沈先生恢复良好,目前已康复出院。
咽癌淋巴结转移
  据沈先生回忆,自己偶然摸到右侧颈部包块,担心是肿瘤,于是马上至当地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发现右侧梨状窝肿物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考虑恶性肿瘤,可能需要手术全喉切除。
  沈先生为求保喉,多方打听,最终辗转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找到耳鼻喉科主任黄晓明教授。
  入院后经过详细检查,黄晓明教授团队发现沈先生的肿瘤位于右侧梨状窝,上下径达到3厘米,侵犯周围组织并伴有右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为下咽癌,临床分期T2N3M0,为晚期病例。
  考虑到患者保喉意愿强烈,既要实现肿瘤根治,又要保留喉功能,黄晓明教授联系放疗科、影像学科及核医学科多学科专家会诊,讨论后决定先予诱导化疗、免疫治疗,待肿瘤缩小后再通过机器人手术,实现肿瘤根治及喉功能保全的综合治疗方案。
分步治疗实现保喉
  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沈先生原发灶及转移灶缩小了64%。在麻醉科的协助下,黄晓明教授团队利用经口机器人手术将原发灶切除,用时不到1个小时,随后经耳后切口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完整切除肿瘤及淋巴结转移灶。
  术后,沈先生喉功能保护良好,没有出现声嘶,无需气管切开,一周后就恢复经口进食,顺利出院。术后病理显示,原发灶癌细胞已完全消失,肿瘤完全切除干净。
机器人精准手术
  据了解,下咽癌在临床上较为少见,50-70岁为高发年龄,多见于长期吸烟和饮酒人群。
  黄晓明教授指出,下咽癌早期症状不典型,部分患者在首诊时发现颈部包块,多为中晚期,常常需全喉切除,术后辅以放化疗,是上消化呼吸道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
  多数下咽癌患者面临全喉切除的风险,目前经诱导化疗、免疫治疗使肿瘤缩小,再通过经口机器人将原发灶切除,可以很好地为患者解决这一困扰。
  “经过详细的术前检查评估,多学科会诊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术中仔细辨认结构、精细操作及周全的治疗,是患者顺利恢复的关键。”黄晓明教授表示,对于下咽癌的处理既要完整切除肿瘤,又要注意喉功能的保护。机器人优良的3D视野及放大图像,可拐弯的机械臂有助于充分显露病灶,实现精细切除。不仅创伤小,而且能实现保喉治疗和肿瘤的根治。
  右侧梨状窝肿瘤,药物治疗后明显缩小。

下一篇:不同降糖药
服用有讲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