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提升农业社会化 服务组织的能力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4月16日版次:02
| 农讲所 |
  近年来,与土地经营权流转形成的土地规模经营相比,农户不流转土地经营权,而是将重要的田间作业环节托转给新的服务主体,即通过土地经营全托管、半托管形式,形成服务规模经营的发展模式,在我国越来越具有充分的发展动力和强大的生命力。2021年,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已超95万个,服务面积16.7亿亩次,服务了全国7800多万户小农户。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2021年对全国9个省45个样本村的调查,有40%开展了以生产托管为主的经营活动。774个农户样本中,绝大多数农户至少会在一个生产环节采用社会化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大大节约了农民的生产成本,根据农业农村部对19个省份共875个托管案例的定量分析显示,农户采取全程托管,小麦每亩节本增效356.05元,玉米每亩节本增效388.84元。
  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会随着农业从业人员绝对数量大幅减少和占全部劳动力比例大幅降低而发生重大变化,在户籍农户家家继续拥有承包地的格局下,会越来越呈现出“家庭传承者兼业+从业外来者专业”的基本农业经营模式。为满足日益旺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各类服务主体要不断提升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涵盖交流、咨询、交易等多重功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促进信息交流、供需对接、资源整合,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全产业和农村生态、农民生活服务领域延伸,形成功能多样、经济便捷、专业高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张红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