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基层工作要 警惕“伪创新”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4月16日版次:02
  记者采访调研中发现,基层治理中的伪创新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类。
  ——“造词式”创新。“爱心妈妈”“阳光计划”“心连心,手牵手”……一名镇党委书记说,这些都是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活动,工作内容大同小异,但改个名字、换个说法,就成了创新做法。每次改名都需要重新组织材料上报,给相关干部平添不少工作量。有基层干部感叹:“伪创新那是真折腾!”
  ——“复制式”创新。一些乡镇干部反映,随着“河长制”“林长制”流行,有的基层工作创新风向呈现以“长”为荣的趋势:治理马路有“路长”,负责环境有“环长”等。有的“新机制”多一个“长”便多出每月几百到上千元的补贴,却并未将相关机制办法作适配性调整,忽视了本地发展实际,只是简单地复制移植经验。
  ——“亮点式”创新。有受访者反映,村里的村史馆建得“高大上”,迎检多次被夸“新颖”,却常年闭门不对老百姓开放;党建展板“琳琅满目”,楼梯、走廊贴得到处都是,内容却华而不实,只顾“上墙”却不入心。
  此类“亮点式”创新片面追求“高大上”,反而加重基层负担和成本。一位基层干部回忆,为创新基层数字治理机制,某政务服务App安装覆盖率曾作为考核指标之一,以突显政务服务智能化程度。不少留守老年人尚不习惯智能手机操作,干部只能辗转联系他们在外务工的子女,既耽误群众精力,也增加基层干部压力。
□熊家林 王井怀

上一篇: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