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3版: 热土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刺胆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04月16日
版次:
13
黎巴嫩海底的长刺海胆。 视觉中国供图
多年以后,我依然清晰记得那个外乡人面对刺胆时的诧异和惊恐,就像此刻窗外冬日阳光的歌唱。
我们从不清楚父亲在村子之外的往来,外乡人的到来不仅折断了门前空地上斜下来的光线,还把不知所措和素不相识的尴尬伸进了我家的门槛。母亲一如既往地周到和热情,但暗自的思忖和对下一步的茫然还是让她坐立不安。我正在期待父亲能和平时一样返回时,就听到了父亲和别人说话的声音。
父亲对于外乡人的到来同样是惊讶的,或许他们之间已经很久没有来往、互通音信。生活在某个阶段像流水遇到石头一样,湴溅出灿烂的水花,但更多的时候是平缓的、凝滞的。我并不清楚父亲年轻时的行踪,在我长大的过程中,我看到的是父亲支撑着整个家庭的身影。外乡人大声的叫喊漂洗了父亲看到家中突然出现的客人时的不自然。外乡人缩回了伸向父亲肩膀上扁担的双手,向后退缩了三步,脸上的笑容像被什么东西粘住了,咧开的嘴巴再也没有合上,眼睛在那一刻睁得大大的,眉毛紧皱,头发几乎就要立起来了。他颤抖着声音问,这是什么东西?那些刺会射出来吗?
父亲平静下来了。他放下担子,拿起一个刺胆笑着说,这是刺胆,也叫海胆。这些刺不会射出来的,不像你老家的那些豪猪。父亲说到的豪猪,我是见过的。我甚至还有一根豪猪身上的刺,两头极尖锐,黑白色。我们村里的人就曾在村东的山坡捕获了一只豪猪。杀豪猪时,我们全都躲得远远的,怕豪猪一生气,然后把身上的刺全都像箭一样射出来。
也许是因为父亲提到的豪猪是他熟悉的,也许是父亲说起刺胆时脸上的平静,也许是因为他觉得这么惊慌实在不好意思,父亲的这个朋友终于安静下来。父亲把肩上的两筐刺胆倒在空地上,几个刺胆滚到了他的脚边,他还是忍不住躲开,像跳一样。
我差点就要笑出来,若不是父亲瞪了我一眼。那个时候,我只是觉得父亲的这个朋友胆子实在太小,甚至还比不上我们这些孩子。长大以后我才明白,人对于陌生的、怪异的东西,天然地保持一种警惕。
在我家乡的那片海域,刺胆是极为常见之物。在清澈的海水下,在一丛丛的海草、海带里,在礁石边,一个个长满刺的刺胆就赫然可见。我们从小就熟悉它,在可以下海的每一个日子捞它,用削尖的木棍挤开它的胆脐,用小小的长柄汤匙掏出它里面的膏,再把这些膏和番薯一起蒸,当成下饭的菜,或者,就腌制它,留着冬天不能下海了当菜肴。家里富裕的,会在客人上门时做一道海胆蒸蛋,那已经是上等的美味了。
对于刺胆,我们村里每个人的情感几乎是相似的,那就是爱恨交加。刺胆容易捕捞,甚至就不用潜到水里去,伸出手,小心点,再小心点,背上的箩筐就会装进一个个刺胆。刺胆里面那些黄灿灿的膏甜,香,腥,鲜,即使生吃,那种软,绵,粘,稠的舌感,于齿间蔓延,偏偏,它还能一搅即化。就算不嚼,不搅,闭着嘴,让那些膏慢慢地滑进肚子,一股浓郁的腥香味马上充溢甜津津的嘴巴。更别说腌制好的刺胆膏,打开密封的罐子,腥的芳香即刻挤满屋子,经久不散。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受过刺胆的伤害,下海捞刺胆的,在家里剖刺胆的,甚至,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也躲不开那尖尖的、硬硬的刺。
我的脚底曾经一次扎进四根刺胆的刺,在礁石上,我转过身和别人说话,一个刺胆壳在等着我没有穿鞋的右脚,就那样,一脚下去,我感觉到了异样,一阵刺痛。我放下背着的筐,在别人的搀扶下,挪到浸泡着海水的礁石上,把脚伸进海水里。更痛。然后,痛慢慢地消失,好像那脚还是没被扎了的脚。大人总是告诉我们,海水可以消毒,碰到了伤到了,就先浸泡在海水里。我把脚收回来,抬高。那个壳已经碎了,但刺已经扎进去,四根,都断了,却还在脚底上露出或长或短的茬。我松了一口气,还好,小心拔出来就可以,不需要用针挑。我的手心也曾被刺胆的刺扎过,那是剖刺胆的时候。那一次,就留了一点点在手心,像一个小小的印记,极不舒服,一碰就痛。所谓的“肉中刺”想来就是那样,实在无法忍受,就只能用针挑。针是一下一下刺进去的,不是那种干净利落的痛,而是缠绵的、可知的,而且,针扎进去之后,还要搅,这样才能挤出来。那年,我才七岁。我咬着牙,还是忍不住哭了。那种痛,尖锐,持续,明目张胆。我铭记了很多年。这一次,我再也不想遭遇那样的痛了。我咬着牙,把那四根刺拔出来,一根一根拔出来。血从小洞口出来,即刻,整个脚底都是血。我脱下身上的小背心,用力包扎好,再呲着牙伸进海水里,深深地呼出一口,再不停地吸气。从此以后,在生活中,我变得小心翼翼。
我当然不会跟父亲的朋友说出刺胆留给我的痛,那肯定会吓到他。父亲的热情和友好也让我不敢随便。父亲蹲在地上剖刺胆,他坐在椅子上和父亲聊天。他曾经想要帮父亲的忙,但父亲笑着阻止了他。剖刺胆不仅要胆大,还要心细。把刺胆用棍子剖开后,把其中的一半放在手上,再用勺子小心挖出里面金黄色的膏。在那些膏的旁边,还躲藏着黑色的东西,不要让膏碰到它们,那样,很难洗干净。其实,村子里的人也从来就没有洗过刺胆膏。我问过母亲为什么不洗,母亲瞪了我一眼,反问我,洗了,这些膏还剩下什么。那些膏挖出来后,落在手掌,再刮到盆里。一个看起来大大咧咧、张牙舞爪的刺胆,里面的膏并不多,还填不满一把小小的勺子。父亲挑回来的那满满两个箩筐的刺胆,最后挖出来的膏还不到一斤。
晚饭,母亲特地做了刺胆煎蛋。那盘叠得整整齐齐的刺胆蛋端上桌子了,父亲的朋友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脸的陶醉。父亲就笑了,心满意足地笑了。 □陈小虎
那个时候,我只是觉得父亲的这个朋友胆子实在太小,甚至还比不上我们这些孩子。长大以后我才明白,人对于陌生的、怪异的东西,天然地保持一种警惕。
黎巴嫩海底的长刺海胆。 视觉中国供图
上一篇:
下一篇:
虾堆一口鲜
上一篇:
下一篇:
虾堆一口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