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草莓界“爱马仕”翻车 暴露区域品牌保护乏力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4月19日版次:02
| 兴农评 |
  近年来丹东草莓变身水果网红,动辄百元的售价让其得名“草莓界的爱马仕”。不过近日有媒体曝光,市场上部分商家售卖的“丹东草莓”,实际上由1500公里外的江苏代销商组织货源代发,成本只有真正丹东草莓的一半。
  俗话说,淮南生橘,淮北为枳。丹东草莓若不在当地种植,其品质必将大打折扣。难怪有消费者得知实情后怒不可遏。丹东草莓产自江苏,就相当于去餐馆点了个海参炒面,一个叫海参的厨师给你端上一份普通炒面。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显然不能被这样滥用。
  好产品被山寨,导致品牌形象受损,最大受害者是当地种植户。但本次丹东方面并非简单的受害者,而是或多或少参与了这场售假狂欢。江苏发货的假冒草莓,竟然获得了丹东相关种植户的授权。维护区域公用品牌,看来不能全靠行业自律。
  区域共用品牌打造起来不易,摧毁却是分分钟的事。此前,阳澄湖大闸蟹、西湖龙井、五常大米等,全都被这类问题困扰过。丹东草莓能被不法分子盯上,至少表明其具备上述品牌相似的禀赋。这些品牌在打假路上,就为我们留下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
  比如,通过行业协会做好规范,对相关种植从业者进行约束。再比如,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做好防伪包装和产品溯源工作。
  最重要的武器还是法律。完善区域公用品牌相关法律,加大执法力度,堵住地理标志产品监管漏洞,让售假商家及相关参与者无所遁形。
□王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