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职考乱象”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04月30日
版次:
02
| 漫谈 |
新闻背景:“碳排放管理高级证书,兼职挂靠月入过万”“收纳整理师不限学历门槛,10天速成取证”“家庭教育指导师岗位缺口数百万,拿下证书就有了金饭碗”……春招旺季,网络上各类名目繁多的技能考证项目让人眼花缭乱。记者调查发现,部分线上培训机构以新职业的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等名义随意举办培训、评价、发证活动,乱收费、滥发证,不少刚毕业或准毕业的大学生被割“韭菜”。(4月25日新华社)
@向定杰: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化,我国职业资格认定已经不再全部由政府或其授权单位认定发证,而是部分转为社会化等级认定,把人才评价权交给市场。由于技术技能类社会服务行业市场“蛋糕”不断做大,利润空间“水涨船高”,一些机构和单位便“乘虚而入”。
当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考证大军”,催化了考证培训的热潮,但市场上培训机构良莠不齐,让消费者难以辨别,相关纠纷呈上升趋势。
在这些纠纷中,培训机构往往异地经营比例高,而消费者多为外地学员,仅通过网络获得相关信息,无法实地对培训机构的软硬件设施进行考察。这给一些“空壳公司”留下机会,有部分案件中的培训机构股东,在收取学员高额培训费后卷款跑路,造成判决生效后实际执行难,学员权益无法得到维护和救济。
@仝宗莉:低价为饵花式承诺,不过是老骗术穿新衣。每当一个新兴职业出现,某些不良培训机构便蜂拥而上,对消费者“围追堵截”兼洗脑,挣“考证培训”的昧心钱。治理证书培训领域乱象,监管部门责无旁贷。要尽快完善法律法规,织牢监管网,给职业考证培训机构明确门槛、法律责任等,划出红线和底线。同时严格规范学术团体、行业协会等组织机构发放新职业证书,对违法违纪者施以严惩。
天上从来不会掉馅儿饼。广大消费者也应警醒:无门槛的证书往往等同于无含金量,“考证躺赢”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王红妮: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就业,一些证书的含金量也确实很高,对提升职场的竞争力和收入水平有一定的帮助,比如:一级和二级建造师。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一方面,这类证书都是需要付出持久的努力和辛勤的付出,绝不是简单交钱就能“包过”的;另一方面,证书挂靠也是一种违法行为,轻则吊销执业资格,一旦发生重大事故,不但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
职业技能培训市场的良性发展,既要支持合规培训机构的良性发展,也要加大对培训机构的监督力度。3月16日,人社部发布《关于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对面向社会开展的与技能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相关的技术技能类培训评价发证活动,进行专项治理。广大学员也要擦亮眼睛,不要轻信广告宣传话术,更不要想走捷径。结合所在行业或企业发展需要和自身业务定位,通过辛苦付出取得合法收入,才是长久之道。
上一篇:
让隐形腐败新型腐败无所遁形
下一篇:
从春耕证到错峰下田 农村防疫不能想当然
上一篇:
让隐形腐败新型腐败无所遁形
下一篇:
从春耕证到错峰下田 农村防疫不能想当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