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从春耕证到错峰下田 农村防疫不能想当然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4月30日版次:02
| 农讲所 |
  不管是“春耕证”还是“错时错峰下田”,出发点看起来都是好的,为了减少农民的流动性,控制田野里的人流量,但是,它们不是从农村实际出发的表现。
  疫情发生以来,根据公开的数据,农村的疫情并不严重。零散出现的几次(比如春节前河南安阳,发生了天津返乡人员传播的疫情),是从高风险地区的返乡人员引发的,当下各地农村都已经杜绝了“高风险地区返乡”,这个传播链条基本掐断。
  而农村的居住和劳动方式,与城市的大规模群居以及办公室室内劳动有很大的不同。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居住在自家院子里,到田里劳动不产生大规模聚集,这个特点决定了农村和城市的防疫,是可以采取不同策略的,把大城市的“错时错峰”“发证限流”移植到农村,有偷懒和“一刀切”之嫌。
  目前,还没看到农村有疫情扩散的风险,即便是吉林省,疫情也集中在长春和吉林市。但是却出现了各地对农村、农民的高强度管控,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的几段在田里“传唤”农民的视频,是防控极端化的一例表现。这样的视频中,农民是孤身一人,“巡逻人员”却成群结队,画面让人不安在于,防疫人员的“刚性”过头了。
  每当令人匪夷所思的极端策略成为话题,它客观上反映出公众真正的担心:农村防疫的极端化场景,千万别真正影响到春耕,再过一个多月,华北平原就将迎来夏小麦抢收了,“错峰错时”下田,也不要影响到小麦的收割——一旦农村和农业出问题,代价会比想象中大得多。
□张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