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弃北大读技校”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5月12日版次:02
| 漫谈 |
  新闻背景:5月1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11年前,周浩从北京大学退学、转至技工学校就读,轰动一时,成为职教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11年后,在职业教育的讨论热度仍在持续的时代背景下,当年的“吃螃蟹”者又有着怎样的“职教观”?在周浩看来,平等的法律地位是好的开始,但要实现事实上的平等,依然任重道远。(5月10日《北京青年报》)
  @汪昌莲:从表面上看,周浩“弃北大读技校”之所以引起社会关注,是因为打破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常规,甚至是一种“逆行倒施”的行为,不仅让北大有失颜面,也让高等教育蒙羞。然而,从深层次分析,周浩“弃北大读技校”是在用一种个人选择,倒逼尽早推进高考“两种模式”,即技能型人才高考和学术型人才高考分开,实现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转移对接。特别是,打破了“学历崇拜”与“重本科、轻职教”的藩篱。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重本科、轻职教,学术“腿长”、技能“腿短”等“跛足”现象比较突出。为此,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即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实行两者并重、协调发展。可见,周浩“弃北大读技校”是在为高考“两种模式”热身。今后,无论是本科还是职教,都能够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无论是技能型人才还是学术型人才,均能够获得平等竞争的机会,共享劳动创造和社会发展成果。
  @付彪: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首次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
  当然,平等的法律地位是好的开始,要实现事实上的平等,依然任重道远。正如周浩所期待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观念更新,包括在社会层面改变选人用人机制,在教育层面改进内容方式,在个体层面改变认知期待,厚植尊重实践的工匠精神。
  @张西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社会各种资源中,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或许正是出于这些原因,哈佛等名校对“唯分数论”坚决说“不”,宁可拒收一些“高考状元”,决不放弃那些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学生。
  在我国,多年形成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有碍于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高校“唯分数是举”的选才模式,某些地方政府对高升学率学校及高考状元的褒扬,则进一步影响对具有“独立特质”人才的造就。中国大学官办的身份,以及随之而来的行政化、官场化的管理体制,加之长期形成的“学用脱节”“研用脱节”的教育,也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发掘,这一切是与世界一流大学之间差距的关键所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