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女子36岁当奶奶,农村早婚现象值得警惕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07月23日
版次:
02
| 快评 |
近日,河南南阳一位86年的女子发布视频称,自己年纪轻轻就“喜提”奶奶身份,这让二胎才7岁的她有点不适应,并无奈表示孙子儿子可以一起长大了。视频一经发布,就引发网友热议。7月20日,该事件当事人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回应了此事,她在文中介绍自己19岁那年结婚生子,大儿子今年18岁,小儿子7岁,今年7月11日,儿媳生了一名男宝宝,她从宝妈晋升为奶奶。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年轻人的初婚年龄越来越大,这可急坏了那些想抱孙子的老年人。远的不说,南阳隔壁的湖北襄阳,前不久就因“男性平均初婚年龄超35岁”上了热搜。这种情况下,“36岁当奶奶”的新闻格外冲击眼球。一面是初婚年龄长期普遍大幅延迟、提高,一面又是“早婚”现象代代相传,“在我们这里,不是多么新鲜的一件事”,这种反差极大的婚育景观,势必令人大呼惊奇。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两个极端新闻背后,分别对应着两种不同的婚姻观。无论如何,这两种现象均非正常,它偏离了人们对婚姻与幸福的想象。
男性初婚年龄偏大,与城市化几乎同步发生。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公众一边享受空前的物质生活,一边接收空前的生存压力,这些压力层层传导,于是改变了大家的婚姻观念。年轻人在打工之余,非常享受这种没有家庭束缚的自由时光,迟迟不愿承担家庭责任。长远来看,于国于家恐怕并非好事。
“36岁当奶奶”则遵循另一套现实逻辑:“男多女少”的不合理人口性别比之下,农村女性本来就少,而城市化又推动更多人“嫁到城里”,由此衍生出“婚姻挤压”现象。相关学者对此现象进行过分析:“1980年代后出生的男性中,将有10%至15%的人找不到或不能如期找到配偶。考虑到边远地区是婚姻挤压的最后一级,农村失婚青年的比例要高得多。”
部分农村地区的“早婚”现象愈演愈烈,实际上就与这种“婚姻挤压”息息相关。农村年轻女性越来越少,而年轻男性越来越多,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争抢“稀缺女性资源”式的早婚现象,成为一些农村地区应对挤压的必然反应。
既然早婚现象的成因如此复杂,也就不存在什么一蹴而就的解决方案。回到“36岁奶奶”本身,这虽然算不上多么骄傲、光彩的事情,但也承受不起网上那些苛责。不妨换个角度思考,只要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养育孩子,外界就没有理由去恶意攻击。受教育少、观念落后,这些都是用现代城市人的眼光居高临下,“站着说话不腰疼”,本身并没有什么说服力。当务之急,就是以一种更加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正视此类现象,尽量去缓解其严重程度。
回到法律逻辑来看,法定婚龄都没到就同居生娃,这就是普法不到位。很显然,法律逻辑同样强大,经济落后、思想落后都不能成为违反《婚姻法》的理由。婚姻自由不是想什么时候结婚就什么时候结,想什么年纪生孩子就什么年纪生。本例中,连续两代人不到20岁就生子,怎么看都不是对孩子负责的态度。相关部门应该拿出点什么措施了,该处罚的处罚,该救助的还是要救助。奖罚分明,兼具人道,如此才能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的尊严。
(作者别傲,媒体人)
上一篇:
验瓜师月入三四万 品控为何如此重要
下一篇:
农业生产为什么 总以家庭为单位
上一篇:
验瓜师月入三四万 品控为何如此重要
下一篇:
农业生产为什么 总以家庭为单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