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农作物受灾暴露 农村水利建设短板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08月20日
版次:
02
| 农讲所 |
中央气象台已经连续一个月发布高温预警,伴随而来的还有旱情:赣江支流部分河段干涸;重庆31个区县遭受干旱灾害;长江水位“汛期反枯”。截至16日15时,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长江流域6省市78.3万人次因旱灾需要生活救助,农作物受灾面积1764万亩。
进入8月,持续极端高温,导致长江流域旱情严重。目前,长江流域6省市78.3万人次因旱灾需要生活救助,农作物受灾面积1764万亩。尽管各地全力投入了抗旱救灾,但因灾情严重,今年粮食将大面积减产,受灾农民损失惨重。这场旱灾,既显示出各地具有战胜一切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也暴露了当地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自救能力差,大都存在种粮“望天收”的消极生产观念。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一旦遇到干旱,只能“听天由命”。
土地承包到户之后,农民种田的积极性高了,粮食增产了,收入也增加了。但是,大家只管种好自己的几亩责任地,再无心思和精力去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公共事务了。沟渠堵塞了,无人疏通;抽水设备停摆了,无人问津。如果是风调雨顺年景好,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一旦遇到水涝或干旱等自然灾害,则大家一起遭殃。
可见,1764万亩农作物受灾,需反思农村水利建设短板。地方政府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列为农村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不断提高农村抗旱能力。同时,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均衡、合理配置水资源,消除城乡用水差别,确保农民群众既不缺水用,又能提高用水质量。
□汪昌莲
上一篇:
“规范盲盒”
下一篇:
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上一篇:
“规范盲盒”
下一篇:
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