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母女吃自制酸菜 肉毒素中毒危殆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8月30日版次:12
  南方农村报讯 (记者朱斌 通讯员廖温勃)近期,来自东莞的母女二人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躺了20天。她们因食用自制老坛酸菜出现肉毒素中毒,陆续出现四肢乏力、胸闷气促,危及生命,所幸,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广州市化学中毒救援中心重症医学科团队的全力救治下,母女二人摆脱了生命危险,即将康复出院。
  专家指出,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剧烈的神经毒素,常因进食被污染的食物如腌制食品、罐头而导致中毒,病死率极高。因肉毒素对热敏感,提醒大家食用发酵类食品、冷冻食品、罐头食品等,一定要充分加热,并注意食物保鲜。
肉毒素中毒ICU抢救
  据了解,当天,母女二人是在餐后先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逐渐加重,进展为四肢乏力、胸闷气促、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危象,被送入了当地医院ICU抢救。医生们在开展全力救治的同时,迅速分析寻找患者中毒的原因。经当地疾控中心检验,她们的呕吐物及自制泡菜坛中检出肉毒杆菌。
  因肉毒素中毒病死率高,亟需特效药救治,家属要求将患者转院至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该院重症医学科接诊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救治流程,提前从药库调配特效解毒药——肉毒抗毒素,在患者到院后立即开展治疗。
  特效解毒药的效果立竿见影。第二天,女孩的手已能抬离床面,其母亲也恢复了神志。但因母女二人来院时已有严重感染、呼吸肌无力、无法自主排痰,需依靠呼吸机呼吸,且存在肠麻痹,仍需一系列的积极救治。经抗感染、调整肠内营养、结合针灸、肢体被动运动等康复理疗,她们在该院ICU治疗一周后能间断停用呼吸机,相继于入院治疗15天、19天后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治疗20天后从ICU转到普通病房,目前病情稳定,即将康复出院。
致死量为0.1-1.0μg
  “肉毒素中毒病死率达35%,尤其是重症肉毒素中毒病人。”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运超介绍,肉毒毒素是由厌氧的肉毒梭状杆菌所产生的外毒素,为目前发现的最剧烈的神经毒素,被定义为A级生物恐怖制剂,少量毒素即可致死,人类的致死量为0.1-1.0μg。
  肉毒素主要影响外周胆碱能神经,导致肌无力或肌麻痹,亦可透过血脑屏障对颅神经造成一定的影响。患者中毒后首先表现为全身软弱、疲乏、头痛、眩晕、睑下垂、瞳孔扩大,同时有吞咽、咀嚼、言语、呼吸困难等。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抬头困难,共济失调,继而呼吸肌及双侧下肢肌力减弱,出现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重症者可于发病后3-10天因呼吸衰竭、继发感染或出现难以预测的呼吸骤停而死亡。
发酵食物要充分加热
  陈运超指出,进食被污染的食物如腌制食品、罐头是肉毒杆菌中毒的常见原因,除了食源性中毒,微整形美容应用的肉毒素注射因注射方法不当或注射过量导致的医源性中毒也不鲜见。一旦确诊肉毒素中毒,要早期、足量使用肉毒抗毒素,延缓和阻止病情进展。
  从预防的角度,因肉毒素对热敏感,100℃持续10分钟即可被破坏,食用发酵类食品、冷冻食品、罐头食品,一定要充分加热,并注意食物保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