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数字植保破山地飞防难题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9月20日版次:07

  飞防试验示范现场。

  起飞、前进、盘旋、喷药……伴随着“嗡嗡”的旋翼转动声,在梅州市松源镇山地果园上空,三架植保无人机正在执行飞防任务,它们从容应对坡度达几十度的山地地形,将药剂均匀地喷洒在果树上,引来众多果农围观。
  为贯彻落实《广东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三创建、八培育”的总体目标,积极推动数字植保技术在梅州柚产业的广泛推广应用,大力提升数字化生产力,助力柚农增收致富,9月16日,“数字赋能减药增效”——2022年广东梅州柚数字植保现场推广会在梅州市松源镇杨阁果园举办,智慧植保团队专家现场分享6个月的试验过程及成果,并向当地柚农推介技术方案。
山地植保难题凸显
  作为“中国金柚之乡”,梅州种植柚子65万亩,总产量95万吨,产量占广东全省的90%。
  “梅州柚多种植在丘陵山地,限制了地面植保机械化的发展应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果转化处处长、智慧植保团队首席专家袁会珠说。
  植保无人机具有省时、省工、省水、节药、提高农药利用率等优势,但在山地果树植保中存在农药雾滴在果树叶片背面着药少、穿透高大浓密果树内膛能力差、雾滴飘移影响周边环境等难题。
  2021年12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联合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等有关单位,开展广东农技轻骑兵乡村行联合攻关,探索创建广东省数字绿色防控发展模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智慧植保科研团队深入梅州开展实地调研,选择梅州市松源镇杨阁村山地柚子园作为基地,团队成员驻扎当地,制定最佳作业参数。
农药雾滴穿透树冠
  自2022年2月11日起,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智慧植保团队、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广东农科植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十记果业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30余人的科研小分队,在梅州区开展三次山地柚子园植保无人飞机精准施药技术试验。
  结果表明,采取“人机剂技法”融合的策略,植保无人飞机低容量喷雾雾滴,在气流吹送作用下,深入树冠内膛,并借助雾滴电荷作用和包抄效应,雾滴可以穿透树冠内膛,药剂在柚子树冠内膛药剂沉积量为0.10mg/cm2-0.22mg/cm2,是外膛叶片药剂沉积量80%-90%。
  农药雾滴在柚子叶片背面的雾滴沉积密度可以达到每平方厘米21-160个,是叶片正面雾滴数量的60%-90%。农药雾滴穿透柚子树冠内膛,并沉积分布在叶片背面,发挥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三省两提”效益初显
  通过优化筛选药剂组合及添加新型喷雾功能助剂,团队研究建立了适用于梅州柚的植保无人飞机施药方案。
  2022年3月14日,实验小分队开展了联合飞防试验,主要防治对象为红蜘蛛、蚜虫和炭疽病。经试验前、后红蜘蛛、蚜虫虫口基数调查分析比对,施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达到了99%,优于传统地面人工施药的防治效果,试验基地梅州蜜柚长势良好。柚子成熟期,每个处理摘取整颗柚子作为样品进行残留分析测试。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各处理中所有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均是未检出,说明植保无人飞机施药后的蜜柚是无农残的绿色产品。
  在6个多月的试验示范期间,联合攻关团队通过对梅州柚全程植保方案的实施,对比分析植保无人飞机低容量精准施药与地面人工施药。植保无人飞机精准施药模式表现出省工、省水、省药、提高农药利用率、提高果品品质的“三省两提”。
  “梅州柚智慧植保试验示范作为广东农技轻骑兵乡村行联合攻关先行先试项目,已取得较好成效,创建的数字植保发展模式将会继续深入服务梅州柚产业发展。”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植业技术与种业推广部副部长曾艾兰在推广会上讲到,广东农技服务轻骑兵乡村行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深入推进科技兴农,推动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是服务生产一线的创新之举。
  据了解,目前全省已组建水稻、荔枝、柑橘、蔬菜等24个产业技术服务“轻骑兵”,有效解决基层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刘庆乐
  飞防试验示范现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