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7版: 种植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晚稻中后期病虫 偏重发生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09月20日
版次:
07
近日,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称,当前广东晚稻大部分处于幼穗分化期,据各地近期调查,稻飞虱田间虫量大、褐飞虱占比高,二化螟上升明显;稻纵卷叶螟田间蛾量高、卵量和残虫量大;纹枯病在低洼积水、浓绿田块发生较重;稻叶瘟在部分病区的感病品种上发生较重;细菌性条斑病发生早,在部分地区发生较重。依据晚稻生育期、当前病虫发生情况和气候条件等综合分析,预测全省晚稻中后期病虫偏重发生,重于去年,发生面积4450万亩次。
稻飞虱预计发生1050万亩次
据省气候中心预测,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广东省有4次降雨过程,可能有1个热带气旋登陆或严重影响全省,有2次弱冷空气过程,10月上旬中期可能出现寒露风过程。气候条件利于迁飞性害虫回迁、集中降落和繁殖为害,也利于纹枯病、穗颈瘟和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等病害扩散蔓延。
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预测,稻飞虱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050万亩次。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粤东稻区局部重发生,发生面积950万亩次。钻蛀性螟虫局部中等发生,二化螟全省呈上升趋势,粤东、粤北和珠江三角洲部分稻区中等发生,大螟偏轻发生,三化螟轻发生,发生面积510万亩次。水稻跗线螨中等发生,全省呈上升趋势,发生面积160万亩次。纹枯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920万亩次。稻瘟病在历史病区、感病品种上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80万亩次。细菌性条斑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20万亩次。白叶枯病西南和东部沿海稻区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80万亩次。此外,稻叶蝉、稻蝽、稻曲病、胡麻叶斑病、水稻病毒病等在局部地区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防控遵循“早破口早施药”
广东省晚稻播植期长,地域差异大,早晚稻间隔期短、部分地区中造田面积增多,导致晚稻生育期不一致,桥梁田块增多,利于迁飞性害虫和钻蛀性螟虫辗转为害。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大部分晚稻将进入破口抽穗期,利于害虫发生为害和纹枯病等病害扩展蔓延。
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建议,一要强化病虫监测预警。采取系统监测与大田普查相结合、智能监测与人工调查相结合、查虫与查卵相结合的方式,认真抓好晚稻重大病虫害尤其是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钻蛀性螟虫、稻瘟病、细菌性病害的监测预警,准确掌握田间发生动态和趋势,及时发布预报预警。
二要强化病虫科学防控。遵循“早破口早施药、迟破口迟施药”的防控原则,做好分类指导工作。稻飞虱要采取“压前控后”治理策略,后期要重点防控褐飞虱,防止大面积“穿顶”;稻纵卷叶螟、钻蛀性螟虫要抓住卵孵盛期和低龄幼虫高峰期适时用药;稻瘟病历史病区及种植感病品种面积大的地区要抓好破口期至齐穗期施药,预防稻瘟病兼治稻曲病、穗腐病等水稻穗期病害;沿海和受台风、暴雨影响的地区要做好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的预防控制。
三要强化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可根据《广东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药剂推荐名单(2021年修订)》选用药剂,推广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机械施药作业,同时做好施药后防效检查。 □本报综合报道
上一篇:
多地水稻受热害减产
下一篇:
上一篇:
多地水稻受热害减产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