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多地水稻受热害减产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9月20日版次:07
  南方农村报记者 叶凤林

  “今年旱情确实严重,我们合作社流转种植了一万多亩水稻,预计1000亩会减产,绝收295亩。”距离晚稻收获还有30天,在湖南省湘乡市泉塘镇双江村,舒纲举看着减产的稻田,叹了口气,却又庆幸,“这已经算损失比较轻的了。幸亏我们早有准备,上半年花了20多万元修渠修路。”
高峰期6632万亩耕地受旱
  7月下旬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出现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平均强度最大的高温少雨天气。水利部统计显示,8月25日旱情高峰时,长江流域耕地受旱面积达6632万亩。
  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长江流域等多地农作物受灾严重。
  据江西省水利厅近日统计,江西农作物受灾面积883.6万亩。
  湖北截至8月22日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159.7万亩,其中绝收面积102.57万亩。
  9月13日至14日,湖北省监利市农业农村局、江陵县农业农村局分别发布关于高温热害引发的水稻减产的情况说明,表示要正确地给农户厘清原委,同时利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相关条款给予农户正常的赔偿。
  “遭遇这么严重的旱情,这是第一次。”现年44岁的舒纲举,是湖南湘乡市荣桥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社长,从事水稻种植近20年。他告诉记者,抽水灌溉耗费了巨大精力,也是一笔大支出。“前期主要是抽水灌溉,用挖机修水利。当地政府、农业农村局、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发电机、水泵、电缆、水管等抽水设备。灌溉抗旱这一项,我们电费多的一天2000多,少则1000多元。”
此前多部门印发紧急通知
  秋粮是我国粮食生产大头,占比在四分之三左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产量68285万吨,其中秋粮产量50887.7万吨,占比为74.5%。秋粮能否实现丰收,关系全年粮食丰收。
  面对旱情,此前多部门印发紧急通知。7月26日,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一季稻高温热害风险预警。8月22日,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四部门联合印发紧急通知要求,强调要千方百计广辟抗旱水源,分区域分条件落实抗高温热害干旱措施,毫不放松抓好抗高温热害干旱夺秋粮丰收。
  农业农村部派出25个包省包片联系工作组和12个科技小分队赴秋粮重点省份和受高温干旱影响重点地区,指导关键措施落实。
  水利部决定实施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9月13日在相关发布会表示,专项行动自8月16日12时起实施。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5省共引水超过26亿立方米,农村供水受益人口1385万人,保障了356处大中型灌区灌溉农田2856万亩。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
  自然灾害多发重发频发,粮食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过程。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各种灾害导致农作物受灾面积约7080万亩,比上年增加了2000多万亩。
  此次旱灾也暴露了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过去,长江流域降水比较丰沛,农业灌溉主要依赖地表水,对机井不够重视。同时,在农村不少地区,水沟杂草丛生,水利基础设施疲态尽显。
  作为种植大户,舒纲举希望政府加大物资帮助,多出资牵头帮助兴修水渠,塘坝等水利设施。
  长沙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办公室负责人夏礼明正忙于田间生产指导。他表示,当前双季晚稻抗旱关键,是要千方百计解决水源,引水灌溉,双季晚稻仍然能够挽回高温干旱的大部分影响,夺取秋粮丰收。“晚稻高产,到了临门一脚,在此一举。需要灌溉+‘一喷多施’综合施策,即在农作物(水稻)生长中后期,将叶面肥、调节剂、抗逆剂、杀菌杀虫剂等混合喷施,促进壮苗稳长、促抗逆性提升、促灌浆成熟、促谷粒饱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