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3版: 热土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巧珍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09月24日
版次:
13
巧珍嫁到了四奶奶娘家所在的江北乌沙。 昵图网供图
鞭炮响起来了,大伙簇拥着巧珍往外走。太奶奶坐在八仙桌旁的椅子上没有起身,只是挥了挥手对巧珍说:“走吧走吧,赶晚了过江的轮渡就停了!”
巧珍与四奶奶不睦,石门山上几乎无人不晓。起因多半是巧珍在四奶奶与五奶奶之间选边站,常为五奶奶抱不平的缘故。
可奇怪的是,巧珍最后却嫁到了四奶奶娘家所在的江北乌沙。
巧珍的男人是当地一裁缝,三十多岁了,娶巧珍前一直单身。要说但凡是匠人,在地方上就是能人,受人尊重,家里也殷实。凭啥在当地就娶不上媳妇呢?原因简单,因为患小儿麻痹症,他的一条腿从小就瘸了。这还不算啥,要命的是他眼光还高,死活要找一细腰肤白能唱小曲的女人。这下就给父母出难题了。小小乌沙镇,从东街到西街的所有人家,从镇上到周边的几个村庄,待字闺中的姑娘掰着指头数,也没几个能符合条件。而对得上条件的,人家姑娘谁又愿意嫁一瘸子。眼看着,一拖就三十好几了,做父母的急呀,四处托人,放出话来,只要姑娘合适,对方什么人家都不讲究,彩礼钱给双份。
这消息是怎么到了石门山,大伙都猜是四奶奶娘家人给递的话。可又怎么说到了心高气傲的巧珍心窝子里,大伙却怎么也想不明白。
巧珍出嫁那天,石门山下起了绵绵的细雨。太奶奶在饭桌上拽着巧珍的手说:“可怜你爹见不着你出嫁了!”说着说着,太奶奶的眼泪就落了下来。巧珍的爹——二爷,当年被国民党抓壮丁充了军后,就再也失了音讯,巧珍的娘没出两年又害病死了。巧珍是太奶奶亲手带大的。巧珍跟着太奶奶,学得了一手好针线活,又跟着五奶奶学了好多小曲。
对二爷,巧珍已经没有太多记忆,二爷走的时候,她还只有三四岁。
太奶奶说这话时,巧珍却想起了五奶奶,这会儿要是五奶奶在,该有多少心里话可以说啊。太奶奶红着眼睛,拿了把黝黑的牛角梳子,给巧珍梳头,一边梳头一边嘱咐。声音太杂,其他人听不见,但多半也能猜到,无非是嫁到婆家后要上心的一些七七八八。
只有四奶奶眉开眼笑,风风火火地忙里忙外,指挥江北来的人收拾担子,装运嫁妆。丝毫看不出她与巧珍之间曾有过嫌隙。
鞭炮响起来了,大伙簇拥着巧珍往外走。太奶奶坐在八仙桌旁的椅子上没有起身,只是挥了挥手对巧珍说:“走吧走吧,赶晚了过江的轮渡就停了!”
巧珍憋了几个晚上的哭声终于在那一刻爆发了出来。哭声混合着鞭炮声,在山谷中回荡,石门山的花草树木仿佛也都一下子惊醒了过来。
太奶奶就那么平静地坐着,一双浑浊的眼睛默默望着巧珍的背影,出了院子,走过了苹果树,直到消逝在远方的灌木丛。
巧珍走后,曾托人给太奶奶捎来一封信。据五爷说,信上问太奶奶好,问四爷五爷好,甚至问香伢子好,唯独没有提到四奶奶。
但大伙也看不出四奶奶有多失望。相反,四奶奶笑着说:“好着呢,乌沙可是养人的地界,男人做裁缝,也不短吃穿,亏不了巧珍。”
四奶奶说的似乎没错。太奶奶走的时候,巧珍回来过一回,扛了一麻袋咸鱼干,还给香伢子捎了一件小碎花的棉袄。可惜来去匆匆,只在山上住了一宿。
没几年,巧珍变化还是很大,整个人从脸到脖子都蜡黄蜡黄。腰身也粗了,说话带了股沙哑劲儿,像是嗓子里掺了盐。四爷问起来只说是江风吹多了。四爷也就不再问,沉了双眼睛,默默地吸起旱烟来。吃饭时,五爷让巧珍在山上多住几天,巧珍说,年关近了,家里接了好多新衣裳的活,男人一个人转不过来,得尽早赶回去。
从那以后好长时间,石门山都没有听到巧珍的消息。又赶上工作队组织搬迁,下到山下后,四爷虽然当了生产队长,但很快被人算计,栽了跟头。五爷的两个儿子春生和根生遭电击相继没了。接二连三的打击,让所有人脸上都像是贴了张膏药,那种病苦的滋味从脸上一直深入到心里。
四爷的死,则将这个家族的悲壮一下子推到巅峰。毕竟四爷是太奶奶之后,整个石门山人的主心骨。就在那个关口,巧珍又回来了。这次不是一人,手上拽了一个半大小子,怀里还抱着一个女娃。四奶奶早失了先前的泼辣劲儿,瘫坐在床上,眼泪流个没完。见巧珍回来,强撑着身子要起来,被巧珍抢过去一把按住。巧珍让儿子喊四奶奶,稚嫩的童声终于让四奶奶挤出了一丝笑容。可转脸看见自己的二儿子永兵和小儿子永健,又啪嗒啪嗒掉起眼泪。
巧珍回江北后的第三天,就让人捎话给四奶奶,说让永兵去学裁缝。说永兵身子弱,干不得农活,跟他姐夫学门手艺,也好将来撑起门户。四奶奶舍不得儿子,想了三天最后还是没答应。
直到四奶奶去世,巧珍最后一次回来。这次回来她没跟谁商量,就带了永兵永健去江北。后来听说,永兵永健两个“驼子官”竟然做起了裁缝,还跟他们姐夫合伙在乌沙镇上开了服装店,生意老好哩。
□许正文
巧珍嫁到了四奶奶娘家所在的江北乌沙。 昵图网供图
上一篇:
下一篇:
守村人
上一篇:
下一篇:
守村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