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广东秋粮丰收 分量沉甸甸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11月22日版次:02
| 兴农评 |
  日前,央视新闻《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栏目报道了广东晚稻丰收增产的新闻。
  广东秋粮丰收之所以刷屏,是因为今年广东粮食生产殊为不易。6月中下旬,特大洪水袭击粤北;7月初,粤西迎来台风“暹芭”的挑战;7-8月,高温干旱天气接踵而至;叠加区域性散发疫情、农资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今年粮食生产犹如闯关打怪,所幸秋粮丰收如期而至。广东农人用实际行动,打下了这场硬仗。
  打硬仗要硬担当。广东各级党委政府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上下拧成一股绳,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6月全省召开早稻抗灾保产暨晚造粮食生产推进会,进一步压实目标责任;7月出台《广东省支持2022年晚造粮食生产12条措施》,条条干货,全力推动晚造粮食生产。各地则结合实际,挂图作战,引进技术指导,加大奖补力度,全力开展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等等,为秋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打硬仗要硬服务。广东各地不约而同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既将疫情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又进一步提升生产的机械化率,并破除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旧经营方式。以高州为例,当地鼓励合作社、农服企业挑大梁,为村民提供收割、烘干、打包、收购一条龙服务,解决了村民因为疫情遭遇秋收难的问题。英德则依托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开展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
  打硬仗要硬科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一喷二防”统防统治,减少灾害影响,“虫口夺粮”。新品种“19香”实现产量和抗倒伏的新突破。水面变成耕地,开展“鱼稻共生”水稻种植模式试验,无论产量多少都是纯增量。无人智慧农场、智慧农业园区陆续布点,节本增收省人力。
  秋收进行时,冬种已启动。天公不作美,但政策实、人努力,端稳端牢饭碗,我们一定行!
□黄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