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年货经济促消费,乡村要成主战场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1月12日版次:02
  春节临近,年货市场越来越红火,线上线下,处处洋溢着过年的喜庆气氛:中国结、红灯笼、熏肉腊肠、瓜果蔬菜,尤其年味满满的兔年春联、栩栩如生的兔子玩偶、红红火火的“兔元素”服饰,深受大众欢迎。有专家表示,年货经济不能忽视服务的供给能力,文化、娱乐、休闲、体育、健康等多个领域增加供给,是繁荣年货经济的重要抓手。(1月10日工人日报)
  综合媒体报道看,今年的年货仍然集中在吃喝和送礼方面,即使有了进化,也不过是坚果礼盒、预制菜、生肖礼物等新潮产品的替代。事实上,春节生活主要是休闲为主,特别是作为消费主力的年轻人,他们更愿意为品质、体验、审美、价值观付费。年轻人的吃喝,更像是在玩的过程中消费。日前,话题#超八成年轻人回家只想带自己#冲上热搜,不少年轻人表示过年回家除了自己什么都不想带。澎湃新闻调查发现,年轻人的想法是,送礼要送出独特性,最好兼具仪式感与实用性,还要有高级感不落俗,让收礼的人感受到自己真的用心了。面对春节回家选礼品难,年轻人开始转变思路,直接给钱。由此看来,吃喝类的年货至少不太受年轻人关注,打动情感的产品才更受欢迎。
  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来说,乡村里藏着不同的春节玩法。就年轻人来说,城里的消费除了看电影、玩剧本杀、逛公园,去饭店,已经没有他们喜欢的更多消费场景;就中老年人来说,城里的消费场景更泛善可陈。反观乡村,除了返乡青年成为春节消费的主力外,城里的人更喜欢到乡村游玩,特别是老年人,儿女回家,正好可以陪他们来一次乡村游。对父母来说,这份“乡村游”礼物,或许是更珍贵的礼物。这就需要年货经济更多把注意力转到乡村,把乡村作为主战场。
  就地方政府来说,在保障乡村医疗有序开展的同时,要统筹好乡村消费。比如,鼓励开发乡村民宿年夜饭、乡村客栈围炉煮茶、乡村鞭炮烟花开放区等,让城里人来乡村消费。另一方面,要鼓励公益行动,让城里人全家到乡村做公益。中小学生可以用压岁钱购买相应学习用品,帮助乡村的同学。还可以把自己不再稀罕的玩具捐给乡村儿童;年轻人则可以在朋友圈组成兴趣团,和乡村的年轻人共同举办文体比赛活动;老年人也可以利用自己所长,为美丽乡村建设出谋划策。在这些文化年货消费的过程中,也自然就带动了物质年货的消费。
  近日,中央各部门纷纷下发通知,部署健全完善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2023寒假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2023年“新春走基层”活动等,各地要把通知要求和年货经济结合起来,鼓励物质年货和文化年货共下乡,借此为乡村振兴做一些添砖加瓦的工作。
  当然,让乡村成为年货经济主战场,还要进一步加强春节期间的物流运输保障,畅通城乡流通渠道,打通农村商品末端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加强年货经济的监管,畅通消费举报渠道,杜绝以次充好、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作者丁慎毅,时评人)

下一篇:“盲目囤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