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盲目囤药”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1月12日版次:02
| 漫谈 |
  新闻背景:近日,随着疫情防控相关政策的优化调整,随之而来的是不少地方掀起了“囤药热”。疫情之下,适当储备一些药品并无不妥,但也无需过度恐慌,切勿盲目跟风囤药。
  @陈长:过度囤药并不科学,而且也没有必要。一方面,每个人对药品反应有差异,都有自身的适应症范围,并且用药时间、用药时长、用药剂量与用药禁忌等也会因患者年龄、既往病史、临床症状、病情阶段等因素而各有不同,无病乱吃药、贸然用药容易适得其反。比如,连花清瘟胶囊中含有灸麻黄,风寒感冒、脾胃虚寒等患者都不适用。另一方面,药物都有保质期,存储也有一定的条件要求,保管不当容易变质,过多药物长期存放容易造成浪费。因此,无论西药还是中成药,都需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科学合理按需买药。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应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不扎堆不聚集、保持安全距离”等良好防护习惯,按要求接种疫苗,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同时,积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乐观情绪和规律作息,不断增强身体免疫力,更好地守护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翟华强:首先需要强调的是,一般公众凭自我判断,按照药品标签及使用说明就可自行使用。OTC(指非处方药)虽然较为安全,但也是相对而言的。如果病因不明,病情不清,擅自使用非处方药物,也会出现不见药效或病情加重等现象。
  其次,药物自身具备有效期。当药品超过有效时限后,其内在结构、组成成分和临床效价均会发生改变。如果盲目囤积大量药物,很可能在真正需要用药的时候,药物已经过期。服用过期药品,不仅会耽误病情,还可能增加不良反应,产生风险。
  @孔德淇:打破抢购囤药的“羊群效应”,最关键是做好舆论引导,加强对如何合理服用药物等新冠疾病知识的宣传,全方位、多角度重复放大理性声音,让民众了解到新冠肺炎发生、发展及预后都和人体免疫系统好坏密切相关,真正将新冠病毒清除干净,不仅要靠药物治疗,更有赖于良好的饮食、运动、心理、睡眠,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此,有关部门及时作出解释,医学权威专家发声呼吁,都是在为这股“跟风潮”降温。
  在民众抢购药品的背后,也有部分投机炒作者在推波助澜,他们通过社交媒体来散布虚假消息,引发恐慌刺激抢购,利用囤货居奇赚取暴利。如何保障购药者权益,不能只靠消费者理性采购,市场监管部门一方面要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药品质量和价格监管,对市民群众反映的涉嫌价格违法线索,及时调查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