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让农民工的“诗意人生”在别处上演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2月07日版次:02
| 快评 |
  日前,《2023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落下帷幕,来自甘肃平凉的农民工朱彦军,从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亚军。“我回去以后,一定好好听话,好好读诗,好好挣钱,好好爱你。”比赛中,朱彦军凭借出色的表现,和向妻子的深情告白,赢得全场掌声,也让无数人认识了这位烟火里谋生诗词中谋爱的工人。
  一位年逾50岁的农民工朱彦军,在《2023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亚军。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如果不是众媒体争相报道,想必没有几个人会相信,这是个真实的励志故事。可以说,朱彦军在诗词大会上夺取亚军,足以让全国各地的农民工群体为之振奋。特别是,通过朱彦军的惊艳示范,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民工群体,关心他们的生存状况和发展愿景,使农民工在诗词大会上夺取亚军的个案,引发“鲶鱼效应”,成为社会底层人群追求和实现“诗意人生”的风向标。
  农民工群体中,不乏各类优秀人才。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价值取向多元,自我期望值高,利益诉求表达强烈。然而,我国比较僵化落后的户籍制度,让农民工享受不到宪法规定的平等权利,也埋没了不知多少农村优秀人才。如今,农民工勇夺诗词大会亚军,打破了人们对农民工的刻板印象,标志着任何出身、任何阶层的社会成员,只要刻苦学习、奋发有为,就可以在任何领域展示自己的才干,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事实上,农民工本身就是农村中典型的精英群体,与未流出的农民相比,他们具有年龄、教育等多方面的优势。但这样一个精英群体,在城市中却长期居于社会的底层,他们的就业大多局限于收入低、环境差、待遇差且极不稳定的“低端劳动力市场”。自学、进修当然是这些“底层精英”上升的途径之一,更重要的是,还要取消对于农民工的种种限制,赋予他们以自由竞争的就业平台,开辟流动渠道,使农民工中的高素质者,拥有上升到上层群体的机会和条件。
  可见,诗词大会勇夺亚军,农民工需要更多励志故事。换言之,作为城市最底层的劳动群体,新生代农民工最需要的是上升的通道,通过自身努力可以成功地向上流动。如果仍将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置于社会正常秩序与制度保障之外,将给社会稳定带来很大隐患。只有改良当前社会体制机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地方,畅通社会流动渠道,农民工的话语权、发展权等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保护和实现农民工向上流动的梦想,他们将会自立自强地寻找改变自身处境的机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作者汪昌莲,时评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