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要有产业支撑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2月09日
版次:
02
| 快评 |
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广东省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释放开局起跑的强烈信号。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农业农村工作也必须拿出冲刺决战的姿态。对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刘棕会表示,今年将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必须承认,除了少数农村外,占大多数的农村还是不可避免会出现“四大皆空”(产业空、青年人空、住房空、乡村干部空)现象,并且有可能将进一步加剧。而且随着国内城市化率的提高,广大农村的人口恐怕还将进一步流向城市。作为高经济密度区域,城市对应的是高人口密度,这种地均经济的高产出,一方面使得城市有财力在城市建设方面大做文章,另一方面则因为人口众多可以规模化摊低成本。与之相反,农村地区则是低经济密度和低密度人口分布,由于“没钱砸”且“砸钱不经济”。农业农村要想高质量发展,必须回到产业振兴的路子上,利用比较优势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早在2006年,就有央媒刊文指出,强农富农必须将资金更多地投向农村,比如在基础设施、分配政策、财政支出等方面,把资金向“三农”领域倾斜;与此同时,要把农民更多地从土地上转移出来,推动农民进城市民化。简单概括就是“钱进去,人出来”。这一源自实践经验的总结切中肯綮,即便放在今天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语境下,可以说依然没有过时。
所谓“人出来”,并不是农村常住人口的“只出不进”,而是说农村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行业,更需要从业人员的迭代和提升。就以传统的水稻种植为例,过去依靠的是老农人口口相传、手把手教,现在依靠新农人手里的大数据、高科技,社会化服务商等,水稻种植效率和产出品质有了极大提升。
至于“钱进来”,则是农村独有的特色产业跑出来,就能有很大概率获得投资,继而壮大规模,放大其整体的经济效益。其实现路径通常如下:首先,根据每一个乡村的比较优势,发展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产业。然后,根据每一个乡村所承载的产业功能,由市场决定相应的人口数量、结构和身份。最后在由产业、人口决定的经济活动基础之上,乡村的功能也需要完成相应的变化,在市场资源自主配置过程中,通过政府的公共政策提供适应本地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诸多功能。
(作者墨攻,时评人)
上一篇: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下一篇:
“列车招聘会”减轻 外出务工人员负担
上一篇: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下一篇:
“列车招聘会”减轻 外出务工人员负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