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县域振兴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2月23日版次:02
| 快评 |
  最近,随着佛山官宣北滘镇成为全省第二个、全国第四个经济千亿强镇(前二为江苏玉山镇、贵州茅台镇),不少关注广东经济的人士都在探讨一个问题,谁会是省域内下一个千亿镇?有了狮山镇、北滘镇二镇珠玉在前,东莞长安镇被视为下一个“种子选手”。不过,别看广东的强镇整体表现挺不赖,但与江苏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百强镇,广东有29席,江苏却有36个。
  事实上,在镇域经济的层面,广东不仅百强镇的数量稍逊一筹,在内部结构和平衡性上也要逊色于人——广东入围的全国百强镇,基本被佛山、东莞包揽,但众所周知,这是两个新一线城市,这里的镇域经济更多地属于城市经济的范畴。反观江苏的经济强镇,固然有城市意义下的镇,但也不乏张家港南丰镇这样典型的乡镇,比如该镇下辖的永联村就兴办了江苏永钢集团,其2022年实现营收超1000亿元。
  如果说镇域经济不太好区分城乡属性的话,那县域经济基本可以归结于“乡”的范畴。广东的县域经济表现如何?同样从全国百强县榜单中可管窥一二。100强席位中,江苏独占四分之一,多达25个,而广东仅惠州博罗一县入围。反观全国十强区(不含直辖市下辖区),广东十占其八。这一悬殊的数据说明,包括城乡差距在内,广东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尤其突出,考虑到粤东粤西粤北大部分为农村,非珠三角区域的欠发达问题,其实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于“三农”问题。
  比之文字描述,数据更能体现珠三角与非珠三角地区、城与乡的发展差距。2022年,珠三角9市的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的81.1%,超过八成以上,而其它12市GDP总量仅占比18.9%,尚不足两成。不过,辩证来看,短板也可以成为潜力板。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广东要继续走在前列,离不开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县域振兴。
  毋庸讳言,非珠三角区域发展相对落后、广东省内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既有历史原因,也与地形地理等各种因素有关。珠三角之所以能率先发展起来,不仅是因为该区域区位突出、地形相对平坦,而且靠近港澳以及国外市场,易于低成本接受资本、技术、产业等的转移,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迭代优化,赢得了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的红利。如果说这是效率优先的市场选择的话,那么在提倡高质量发展的今天,以县域振兴为抓手,加快广大非珠三角地区发展,也就成为公平导向下的应然之举。
  以非珠三角区域为重点,推进县域振兴,与巩固珠三角的先行发展优势并不冲突,这些区域需要做的是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寻找与珠三角错位发展的比较优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副则副、宜商则商。若操盘得当、处置有序,县域完全可成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当然,在实现这一目标之前,还得先把农村的历史欠账补上,既要拿出政策诚意,又要拿出真金白银,坚持规划先行、产业先导,做足做好各种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激活体制机制,集聚资本人才等各类要素。如此,县域振兴可期,广东经济继续领跑也才能更有底气。
(作者墨攻,时评人)
分享: